王开东:做教育领域的隐形冠军

2023-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板栗李子

王开东:做教育领域的隐形冠军

原创 王开东 王开东 2023-08-14 00:02 发表于江苏 32人听过

图片

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最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家。据说,德国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却是所属行业全球的“隐形冠军”。

何为“隐形冠军”呢?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谁是最优秀的公司》中这样陈述:这些企业要做市场领袖,坚持技术与服务两条腿走路,精耕行业某一细分领域,将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做不来的产品做到极致。

虽然公众知名度不高,年销售额不超过50亿美元,但在细分领域中却是独角兽的存在。这是一个落寞的冠军,不轰轰烈烈,但却稳扎稳打,实实在在,所以被称为“隐形冠军”。

譬如“凯叔讲故事”,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心理,深耕下去,听故事受众竟达到数百万之巨,靠着自己的一张嘴,年营收达到两个亿,不是隐形冠军是什么?

我听青岛一个朋友说,他先生服务的公司,只做产品的包装盒,竟然占领了全国近一半市场。外行人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惊人的存在。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企业,无一不是在别人不注意的方面,下足功夫,精耕细作,把某项服务做到了极致。

不管你做的东西多么小众,但世界那么大,你所做的东西仍然为无数人所需要。只要你做得足够好,能最大程度满足别人的需要。

借用“隐形冠军”这个概念,教师科研其实也可以另辟蹊径,专注于大名师不愿做、普通老师做不了的领域,努力沉下去,认真做出来,可以成为教育科研领域的隐形冠军。

我了解的一位老师,着眼于教学的组织形式这个微观层面,从一口井深挖下去,终于挖出了甘泉,滋味甜美。

过去我们认定教育的目的就是改变人。既然是改变人的,课堂价值对老师是为了“教会”,“教会”自然改变学生了。对学生而言是为了“学会”,“学会”自然就是被改变了。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老师和课堂都不讨学生喜欢。教师剃头挑子一头热,老师的艰辛付出学生并不领情。如果学生本人拒绝,任何课堂将变得毫无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无法按照教育的意愿改变人,人的改变是自我意愿,是自我选择。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所以,教师的全部使命,是为了把教育意愿转变为学生的个人意愿。表现在课堂组织上,就应该把课堂的他组织转变为学生的自组织。

从数学学科入手,他开始了自组织课堂的变革。针对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随意性、机械性、虚假性问题,提出“分层合作、问题伴学”教学主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思维为主线,形成了自组织的操作模式。

基于学情,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让学生提出问题。基于问题,进行一对一、一对五的小组活动,克服无问题的虚假合作。围绕重点问题,独立思考,让做对的学生来讲解,或老师讲解,鼓励学生接题、答题和质疑,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强调有深度的合作。基于问题,分层合作,串组交流,并组织开展学生评课活动,回归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本位,克服合作学习中优生平平的难题。

自组织的驱动,使得学习的动力因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质量产生了巨大飞跃,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获得佳绩,最终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第二个是常丽华老师。当年在干国祥老师指导下,进行晨诵课程的开发。晨诵究竟诵读什么呢?

在很多人眼里,这并非是一个大问题。但常老师深入钻研,最后确定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来学习诗歌。同时结合每个节气的是诗画、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间故事、民俗等让孩子们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完整地穿越了整个一年的变迁,触摸到不同节气背后诗人的一颗颗伟大的灵魂。

当所有的孩子一年下来,他们真正穿越了24节气,穿越了24节气的传统文化,成为《在农历的天空下》栖居的真正的中国人。

这就非常了不起了。什么是课程?课程就是道,就是一条条路,就是从这一条条路上走过来的人,走过来的人就是课程。一个经历过农历天空下的人,与从没有经历过这个课程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常丽华的意义。她也从一个隐形冠军成为一个真正的冠军。

教育科研的边角料很多,如果我们青年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块,深入钻研,咬定青山不放松,或许就能打开局面。未来融会贯通,蔚为大观,极有可能就成为隐形冠军,成为某一领域最厉害的人。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不是很好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