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
2017-12-26 本文已影响18人
1b124c2810eb
![](https://img.haomeiwen.com/i4938759/f7d9f58c9a334ea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38759/9096e1be43be9a3e.jpg)
此词作于一九二五年二月,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幼年的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以为当时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放弃革命领导权,认为农民革命性差,落后散漫,毛主席则在湖南搞农运,写作出农运调查报告,由此写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对革命领导权问题。
毛主席于这年秋从韶山经长沙去广州,在长沙写作此诗词。此诗上阙首先写景,面对滚滚北去的湘江独立寒秋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岳麓等群山枫叶似被染红,江水碧清,船只争驶,雄鹰高飞,鱼儿在清似见底的江水游动,不禁豪情万丈,感慨道,辽阔大地一片苍茫,如此万物兴衰,命运由谁掌握?联系时代背景,似问革命由谁主导,国家命运,民族兴衰由谁引领!当年长沙求学,常约同志共同心向革命的同学于长沙进行共产主义宣传学习,并组建新民学会,后变为共产主义小组,为共产党的创立打下基础。
那时正是年青有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聚会议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昂文字,视封建军阀达官显宦如粪土一般。
值此深秋,作者发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慨叹,心潮澎湃,热情洋溢,表达了对革命青年,当年同学赞美之情,对革命斗争精神的颂扬。一群穷学生,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不畏牺牲,不畏强权,为真理为国家前途献身。谁主沉浮之问,在大革命“万山红遍轰轰烈烈“的形势下更显关键,乃领导权之争,革命方向之争。
作者诗咏志,歌诉情,文达心意,此诗不仅抒发了壮志豪情,而且指出了当年共产党中央放弃领导权的隐患,表达了对中国革命,民族前途的耽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