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即所得」历史进程中的无人货架

2017-12-01  本文已影响14人  零售规划院

无人货架,原本零星少见的稀有物种,突然之间成为互联网下半场的焦点。就在上周,阎利珉爆出果小美已完成超过3亿元C轮融资,至此,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累计融资已接近35亿元,经纬、红杉、IDG等全部进场。京东、阿里、饿了么等一众巨头相继布局,连顺丰也按捺不住,在上周的官微中推出企业员工零食福利平台「丰e足食」,从11月初开始在深圳试点,现在已铺设数百个货架。

顺丰「丰e足食」

常人看不起的办公室货架,为何能掀起堪比共享经济的狂潮呢?

其实,无人零售的火热是有预兆的,整个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正应和了它的发展。从2011年电商崛起开始,国内线下零售业态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型百货和商场零售额的增速由11年的22.6%一路下滑到去年的-0.5%。

2005-2016年大型零售企业零售增速  

与此相反,在电商的冲击下,近几年我国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仍能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速,截至去年,我国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已经达到9.8万家。整个零售业态的发展热点已经由以往的大型百货转向商场,在发展到社区连锁便利店。这一发展趋势是由消费升级决定,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购物场景变得多样化,碎片化。而办公室是消费者活跃时间最长的场所之一,办公室货架的兴起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以往的大型百货到商超到便利店再到如今的办公室货架,消费场景在空间上是越来越近了,但商品终究是在场景之外。场景化消费这种即时性需求自始至终都只是被缓解,却从来未被满足。现在无人货架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以办公室场景为切入口,解决消费者随时随地、想买就买的需求。

有专业人士表示,无人便利店其实才刚开始,但从盒子来看,如果在坪效上相比传统便利店没有明显提升,体验上更是没有改善的话,那它的意义就有待考量。

无人货架风头势不可挡,独辟蹊径才能制胜

新零售时代,以“人”为中心。而无人货架的“无人”让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建立成为了巨大的问题。换句话说,如何建立消费者与无人货架的关系,提升粘性成为了无人货架致胜的关键。APP作为连接店铺与客户的工具,除了售卖日常零售,满足高频的办公室消费者刚需,还可以从企业办公室日常管理的角度出发,与办公室日常采购和福利分发相结合。对于企业而言,有了无人货架,办公室的日常运作变得高效快捷,对于商家而言,丰富了自身的功能,提升了消费者对于无人货架的粘性,可谓是实现企业、员工、无人货架三赢的局面。

从传统的消费购物,到无人便利店的即拿即走,O2O把用户带上了懒人车道上一路狂奔。人性趋于惰性,越是便利,越希望便利。无人货架市场空间巨大,但是如何从中分得一杯羹,作出品牌区隔,是每个即将入局无人货架的企业都需考虑的。当下,办公室便利店商业模式基本一样,竞争实则落到资本市场的较量。如果没有财大气粗的“爸爸”,只有通过技术的加持,独辟蹊径才能制胜无人货架市场;只有手握持续的用户粘性,才能拥有线上导流的变现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