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感写作,很多人走进了这样的误区
相信有很多学生(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或是大学生)甚至包括大部分成人来讲,写作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里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观察力偏弱,导致写作对象主次分不清楚;
2、片面强调形式,行文架构,好词好句等;
3、最重要的一点:忽略了写作的本质。
语文老师或者有相当一部分作文老师认为好的作文要有好的词汇,排山倒海的句式,凤头猪肚豹尾,名人名言的引用等等等等,但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写作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说话而已,写作的标准应该是
把一个事情讲清楚
记叙文,是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说明文,是把一个物品讲清楚;
议论文,是把一个观点讲清楚;
应用文,是把一个场景讲清楚;
散文,是把一种情感讲清楚;
小说,是把一个故事讲清楚;
……
写作说简单很简单,就是把想说的东西写下来。
所以,只要会说话就会写作。但是对于现在的作文教学来讲,真的是把顺序搞错了,语言学习的顺序是“听、说、读、写”,很多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练习表达、练习把文字写通顺,就被要求把文章写详细,写精彩。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啊!
当我们不了解语言的学习规律、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们就容易急躁。一旦看到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高要求,就开始催促、抱怨,甚至大发雷霆,显得异常暴躁。这就强化了孩子对作文的印象:作文真难,我不行。
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前提是敢做、想做。所以对于作文,我们必须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首先将孩子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激发起孩子的学习欲望和表达欲望,让他将自己要表达的信息说出来,写出来,他才会有动力写作。
让孩子爱上写作的正确步骤。
学龄前:练习口头表达:
孩子学会写字前,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其实,3、4岁孩子的大脑就已经储存了大量的词汇,足够她完成简单的自我表达。然而这些词汇,最初就像一盘散落的珠子,杂乱无章地堆积在孩子的大脑中。只有经过不断地练习,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孩子表达越多,越会表达。
一、二年级:向书面表达过渡
一二年级孩子的作文要求相对比较简单,从造词造句向看图写话过渡。而有了口头表达练习这一前期铺垫,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表达能力。接下来,我们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从最初的口头表达,逐步转化为书面表达。
切记,这一阶段的孩子,仍然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借助能够直观看到、听到或者触到的实质性物体,来进行写作练习。

同时,这一阶段的孩子右脑思维相对还是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进行相应的右脑训练,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将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四年级:开始搭建简单的逻辑框架
三、四年级孩子的左脑逻辑思维开始逐步发展,但还不能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需要大量针对性训练,才能最终稳定下来。所以,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形象作文与逻辑思维工具相结合。
这个时候的作文开始对字数以及架构有一定的要求。但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无法观察到事物的细节,对他们来说,能够记流水账,就已经是很好的开端。所以,千万不要在此时批评孩子写文章像记流水账,从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五、六年级:真正开始关注文章细节与遣词造句
当孩子能够顺畅写作,不再纠结于组织语言时,我们就可以进行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完善细节,为文章添枝加叶。
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能够自如地进行文字表达后,才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遣词造句和布局。而在此之前,他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
正如我们灵感写作的训练步骤一样,我们先用九字真言,即“不许停、不许想、不许改”让孩子提笔就写,充分释放他们的内心,忘掉一切的逻辑、一切的桎梏,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说话就会写作!放下对写作的恐惧感,并且从内心真正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将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会结合右脑训练体系中的极桥训练法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并用同心图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不管多少。因为在孩子训练初期,他的观察点会相对较多,需要在后期的训练过程中进行相应取舍,整合、调整,这样才会将思维更加具象化、明晰化,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才会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写作自然更不是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