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人间皆美景天空之城深剖内省

知行格第298日: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2018-05-19  本文已影响69人  松鸦学长山大硕博

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大学之道》笔记之“修身齐家”

正文:

读《大学之道》,重温《大学》精髓,再悟“大学之道”。摘取今日所读其中一段: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辟,为偏向、不公平之意。整段意为:

“要使家庭和谐有条理,就要修养自身:(因为)人对于亲近或喜爱的人,不免会(偏袒护短而)失去公平心;人对于不重视或不喜爱的人,往往会(加以排斥而)失去公平心;人对于所畏惧或尊重的人,经常会(加以奉承,不敢谏诤而)失去公平心;人对于所同情怜悯的人,会(给予协助、不忍激励而)失去公平心;人对于不重视的人,也常(轻视忽略而)失去公平心。 因此,当我们爱好某个人,而又能够了解这个人的缺点;(或)讨厌某个人,仍然能够发现这个人的优点,(能像这样保持客观公平心的)天底下实在太少见了!”

总而言之,此意为:人们常常因为个人情感而不公平对待,失之偏颇。所以,不要为喜怒哀乐所左右,要保持理性,懂得阴阳平衡,“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说到公平、平等,书中又有解:“如果认为「人人平等,不应该分大小」,那就是不明白伦理的意义以及区分大小的价值。人人平等,是指人格平等,应该彼此尊重。但是同样是人,所负的责任却不相同。”

人人平等,是指人格平等,并不是名分平等。人人责任有所不同,所处地位也就不同,并非一切整齐划一。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人格平等,应互相尊重,做到“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事子以慈,子事父以孝”。同时,君臣父子名分地位不同,所对待的方式也就不同,如对父母、对师长、对朋友的方式,应各有不同,不能等而观之。若对待方式混乱交错,也会天下大乱。五四时期的年轻人,虽反帝反封建之精神可嘉,但打破伦理纲常,不把父亲看做父亲,以普通朋友对待,正所谓“没大没小”,也是走向极端,物极必反。

“这种正名的要求,不但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也是为了使政治能够在安定中求取进步。”

“我们分大小,用意在尊重每一个人的职责,也就是名份,促使其更为敬慎,随时随地做好恰如其份的表现。 ”

另附摘记:

《易经》启示我们:只要心存忧患,知所戒惧,用心揣度自然的变化,寻求背后那种不易的道理,也就能够平安度日了。人的道理称为「人道」,自然的道理称为「天道」。

现代人追求快乐,却大多不明白真正的乐,来自于内在的仁义修养。这种由仁义而来的乐,孟子称之为「天爵」,是上天给我们的福禄,人人皆能藉由修养而得到。仁、义、礼、智、信,都是天爵的根源,我们为什么不自取呢?

附: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98日(考研倒计时217日)

日阅读:读完《大学之道》,约一小时半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不问成败,只求充实,只求丰富,只求健全,方能大成。

不为虚荣,只求实力,只求资格,只求喜悦,方有真名。

喜怒哀乐寻常事,风云变幻内心定。只求找回本心,纯洁灵魂。

一切经历,皆为修行;一切目的,皆为良知。

合内外之道。内修心态,外修形象;内求道德,外求事功。

他人如何任他去,强人者力,自胜者强。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不己知,求为可知也。

时时刻刻,不忘本心。无欲无心,顺其自然。

时时刻刻,强化目标,燃烧渴望。

未来可期,万法唯心。

知行格第298日: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