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记】口味

2017-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yangcj

出门在外,经常有人问,“哪的人呵?”说是陕西,就说,“噢,知道。你们吃面。肉夹馍,biangbiang面”。所以陕西人遇到山西人,经常就是各种不服,到底谁是面食大省?其实,仅从面条一食,陕西提起来就是biangbiang面、臊子面、油泼面,山西人就说,你那就是一种好不。我们有手擀面、刀削面、擦擦、抿尖、拨烂子、蘸片子……一个是从面条的作法上集大成,一个是从吃法上搞分类,大家从来不在一个频道上沟通,所以谁都不服谁。

陕西人对面食情有独钟确实是不错的。当年深圳航空新建,有个同学被招录进去,允诺给户口、给高工资、给解决住房,但是那同学干了不几天,辞了。问其原因,答,没有馍、没有面、吃不惯。现在听来跟传奇一样。

其实饮食习惯大多是跟土地产出相关的。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陕西大部分地方,都是种小麦的,小麦磨成面粉,当然是加工成各种面食了。

口味差异,小时候并没有注意到。想想也是,从来都没出过远门,活动范围那么大点,你家吃馍吃面,我家也吃馍吃面。顶多就是,你家麦面多点我家包谷面多点;你家油泼面,我家臊子面。逢年过节了,蒸一回大油包子、包一回韭菜鸡蛋饺子,都会觉得生活真美好、咋不天天过年呢?年复一年地,吃的就是那么几样东西,从来都没见过其它的、没尝过其它的,怎么会有口味差异这种想法呢?不存在的。就象小时候学的“夏虫不可语冰”,夏天的虫虫,究其一生,都不知道有冬天不知道有雪不知道有冰,你跟它讲冰有多么漂亮有多么寒冷,它信你?

见的少,吃的单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口味上的忠诚”。上学了,工作了,漂在外面,就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食物更多的口味了。一开始当然只是为了吃饱,没的挑,先吃了再说。而后才是,这东西好不好吃?还有没有其它更好吃的?而“好不好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当然是以我前几十年经验来评判的,当然是很主观的。“我之蜜糖,彼之砒霜”,我觉得好吃的,别人不一定认可;别人推荐的,我又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就成了口味的地方观:你是陕西人,你吃面;你是湖南人,你吃粉。这种“口味上的忠诚”、“口味地方观”,慢慢又变成僵化的、地域化的标志被反复强化,就成了大家见面的第一判断了。

现在口味这东西已经很难固化了。不光是外出学习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还有旅游的人,大家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几辈子呆在一个小地方不动窝了。现在逮着个假期,就能来个说走就走的旅游啥的,到别人那去转转、去看看、去吃吃、去喝喝,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问问,你们这有啥好玩的好吃的?再不济了,人不能去,网上可以买呵,北京的烤鸭、桂林的螺蛳粉、兰州的牛肉面、新疆的手抓肉……想吃哪的风味,一个订单,三五天就到手了。

所以剩下的问题就是,好吃吗?还想再吃吗?甚少去考虑,我是陕西人,我只吃面。世界那么大,好吃的那么多,我还吃那么单一,傻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