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历史厚重,因为它晦涩难懂,但饱含深意。
一部献给清华大学一百年校庆的电影,就这样等啊又等,等到演员的生活过了几个春夏秋冬的轮回,等到清华的学子也不再时常想起,然后才姗姗来迟。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动荡不安的岁月只属于历史,少有人翻阅。影片像写人物传记一般,诉说着不同时代的青年的悲欢离合,历史的车轮也在不经意间已经驶过好几个时代,他们的命运也在此交错,然后尘埃落定。
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西南联大被迫南迁,师生逃亡,战火中的苦难与辉煌一同被创造,那个时候在校长梅贻琦所倡导的大学的自由包容民主精神下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他关于“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虚化若谷也早已被当今功利的大学校园所抛弃。这所声名显赫的难民大学的校址从云南的坟场中开辟,学生们在漏水的教室里认真上着课,拉响的防空警报成了家常便饭,就是这样的一所大学却成了中国大学史上再也回不去的辉煌。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三个旧时代的年轻人,都怀揣一腔热血,或报效祖国守卫边疆,或守护自己心爱的人。可是在那个年代的青春里犯的一点小错误,却阴差阳错地让三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那个爱美的小姑娘王佳敏接受了瘸着腿的红卫兵的政治审查,在大会上遭人唾骂批斗毁容,托爱她的人捡回一条命隐姓埋名在一个偏远的受基督传教士保护的村落活下去,可无论她逃的有多远政治斗争的触角还是伸了进来。本决定要保护心爱的姑娘的孤儿陈鹏因误会而决定投身祖国原子弹建设事业,常年辐射让他掉光了头发,已经时日不多,衣锦回乡找心爱的姑娘却已不在。那个背弃朋友的人远赴边疆,也为理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软弱所带来的人性之恶,如利刃同时插在三个年轻人的心口上。
但是最令人感动的一个故事是出身名门的飞行员沈光耀,儿行千里母担忧,家信里他说今饿殍遍地,哀鸿遍野,儿不敢言累。母亲颤抖着对他说,你一生要经历的功名利禄,没一样是祖先没经历过的,那些只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要怎么度过这一生,就连命都没有了。没有人有义务为了别人付出生命,沈光耀放弃了大好前途,青春永远停在那一刻。生不逢时,奔赴一场劫难,却像奔赴一场盛宴。
最饱含电影主题深意的故事是吴岭澜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他本应和身边的人一样投身实业的时代潮流,受梅校长指点和泰戈尔等文学巨匠如明灯般指引明白了立世之道,即使后来战争磨难,教学艰苦,飞机轰炸,泰山压于顶也能从容不迫,他也告诉着自己的学生沈光耀“这世间不缺完美的人,缺少的是从心里往外给出的的真心、正义、无畏、同情。”在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至上,少有人优先考虑自己的人生志向,思索生命,对自己真实,不盲从,不向亲人和社会妥协,拥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一些电影刻意找准观众的泪点与笑点,来制造票房,不免流于庸俗。而真正的艺术则懂得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历史不施粉墨,才格外勾起观众的共鸣。电影中一些历史原型早已随风逝去,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都在命运中。
民国,文革,抗战都已成过往云烟。即使世俗有时候强大到你生不出一丝反抗他的念头来,也不要放弃那一点书生意气,媚于世俗,而要立德立言,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