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那些效仿岳飞刺字的美谈和笑料下
作者:史遇春
下
四、明嘉靖朝南京礼部侍郎黄绾刺字
明世宗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初期,南京礼部侍郎黄绾被白简攻讦。
为此,黄绾也上疏,说是自己背部刺有“尽忠报国”四字,以此,可以验证自己的忠诚。
针对此事,朱厚熜虽然没有对黄绾处以罪罚,但是,此后黄绾一直为天下人所耻笑。
那么,这位黄绾,有是何等人物呢?
黄绾(公元1477年~公元1551年),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浙江黄岩(今属浙江温岭)人;明南京工部右侍郎、代理尚书黄孔昭之孙;祖籍福建莆田,唐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公后裔;父黄俌卒后,受母命,承祖荫,官后军都督府都事;少时,求教于谢铎,刻苦治学,卓有所成。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经友引见,结识王守仁,称门人;因病归家,办石龙书院,研究王守仁之学;为捍卫“王学”,常与人辩论;王守仁曾说:“吾党之良,莫有及者。”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任南京都察院经历;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连上二疏,赞同“议礼”;又与桂萼、张璁、黄宗明联名上疏,争大礼;次年(公元1525年),何渊上请,将嘉靖帝父母供入太庙,被黄绾、黄宗明斥为荒谬,朱厚熜为之不悦,将其调离,任南京刑部员外郎,遂称病辞官;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朱厚熜念其“议礼”之功,授职光禄寺少卿,又升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参与编修肯定“议礼”的《明伦大典》;次年(公元1528年),升詹事锦衣佥事,南京礼部右侍郎;时王守仁率军平息广西田州八寨之乱,殁于归途,遭首辅杨一清、桂萼诬陷;黄绾二次上疏,为王守仁辨冤,表示“今萼毁师,臣不敢阿友以背师”,并将其女嫁与王守仁之子王正亿;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郎中邹守益因直谏得罪权臣,称病归去,吏部尚书汪熔弹劾黄绾与邹守益结党,调京降级;次年(公元1534年),山西大同兵变,黄绾力主安抚,受命急赴大同,逮首恶数十人,树木栅、设保甲、创社学、安民心,还京,增俸一级;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安南(越南)内乱,朱厚熜命黄绾为正使,前往安抚,黄绾恐怕此行不测,遂称病不赴;次年(公元1540年),因奏请为父母谥赠,受朱厚熜怒责,降为礼部侍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以年老辞归,在石龙书院研学;晚年威重而倨,纵容子弟、家奴横行乡里;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卒,年75岁。晚年对“王学”产生怀疑,说:“予始未之信,既而信之,久而验之,方知空虚之弊误人非细。”;批判王学的“良知说”与“程朱理学”,反对士大夫空谈理性耻于言行,主张经世,反对弃世,成为较早全面对王学批判的人物。著有《明道编》12卷、《石龙集》30卷、《久庵文选》16卷、《庙制考义》2卷,以及《中庸古今注》、《思古堂笔记》、《石龙奏议》、《云中疏稿》,还有易经、诗经等著作。
五、明嘉靖朝辽东总兵官杨照刺字
明世宗嘉靖末年,起复旧将杨照为辽东总兵官。
杨照感激皇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遂在自己的后背刺了“尽忠报国”四字。
这位杨照,又是谁呢?
杨照,字明远,辽东都司广宁前屯卫(今辽宁省绥中)人,辽东总兵杨镇之孙。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杨照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最初,杨照袭父职为指挥使,任前屯备御,为官廉明勇敢。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与总兵赵国忠、参将李广等在狮子口出塞,追击入侵的蒙古部落有功,获赏银十两;同年,升为都指挥佥事,担任领兵游击,负责防御瑞昌堡一带,曾捉获敌军首领悖罗等五人,不久又升任古北口参将。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升密云副总兵。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辽东总兵罗文豸因为贪污被革职,升杨照为都督佥事,接任辽东总兵;刚到任,有蒙古骑兵侵扰,副总兵刘岳、游击李尚文等奋勇退敌立功,各升二级,总兵杨照也受赏;同年,蒙古部族大举进犯清河、辽阳一带,总兵杨照、副总兵刘岳率众分道出击,大获全胜,斩首八百余级;随即,又击退入侵沈阳的敌军,因功升都督同知。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冬,蒙古兵又自东胜堡入境,向南直奔耀州堡,在海州、盖州等地大肆掳掠,杀掳居民六千余人,杨照督率各路兵士堵截追剿,将敌逐出边外;见蒙古部族屡次进犯辽东,遂主持修建长达三百里的边墙,并在墙外挖掘壕沟,成为重要的边防设施。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蒙古部族再次入侵辽东,杨照率部夜袭,斩首数百级;辽东巡抚侯汝谅认为杨照暗算敌人的做法不正当,不肯为其报功;于是,双方上疏互参,被兵科给事中王鹤弹劾,二人被一同革职。杨照去职不久,又重新担任前屯游击;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辽阳副总兵黑春被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虐杀,杨照暂代其职。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蒙古部族进犯辽阳等地,杨照率兵迎击,追击至清河,大败敌军。不久,蒙古骑兵又进犯长安堡,杨照设伏,击破敌军,斩首75级,缴获战马50匹;两次战功,实授辽阳副总兵。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新任命杨照为辽东总兵;随后,蒙古部族广宁边境一带集结,为先发制人,杨照与游击线补衮、郎得功等率领火枪兵,从镇夷堡分路出发,主动迎击敌军,不幸中箭阵亡;线补衮等赶到,斩敌首220多级,遂带着杨照的尸体撤退,其间,明军牺牲50多人。杨照殉国后,辽东地区无论男女老幼都十分悲痛,明廷追赠少保,左都督,谥忠壮,并在前屯修建祠堂以纪念。
《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明人沈德符曾说:
杨照无子,殉国后,其母尚存活于世。因家贫,老人难免有饥寒之困。
针对这一情况,巡抚王之诰上闻朝廷。皇帝命令每月供给老人白米三石,并免除其家的赋税。
皇帝对杨家的礼遇,大约是多个朝代都没有的大恩典,但是,以此来劝励壮士,也似乎不为过。
至此,那些效仿岳飞刺字人物与事件已全部说完。
(全文结束)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133/a68061eb0001e3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