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暖时光里的小幸运教育

你的孩子断奶了吗?

2018-10-06  本文已影响18人  佳佳的宝瓶子

2018年,一条新闻刷屏了美国的朋友圈,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儿子Rory Gates,在Facebook上发了一大段话,表示自己很开心能够收到芝加哥大学的ED录取通知书,即将成为芝加哥大学的2020er了。而且是ED直接捆绑,重点是,人家拒绝了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骄傲地背起小书包通过ED去了芝加哥大学,学习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和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芝加哥大学又是凭着何等魅力获得了首富之子的青睐呢?

芝加哥大学坐落于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南部,于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在洛克菲勒的支持下芝加哥大学也敢于开时代先河,实现了男女同校,同时也是第一个招收非洲裔美国人的美国名校。晚年时,洛克菲勒回顾一生,称芝加哥大学是他此生最明智的一次投资。

洛克菲勒纪念堂

截止至2017年,芝加哥大学有92位教师和校友曾获得诺贝尔奖,其中经济学奖35位(占比总获奖数的40%),有人曾经调侃,芝加哥大学在经济学奖的竞选中不是参赛选手,而是比赛裁判。另有9位菲尔兹奖得主 、4位图灵奖得主、22位普利策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

那么作为一名哈佛未毕业的学生、世界首富级人物,盖茨与拥有获得计算机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后获得MBA学位的妻子梅琳达·盖茨,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比尔·盖茨并没有把更多时间花在孩子身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具备独立意识。比尔·盖茨认为,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性格,而非培养她的学问。培养性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生存能力。

盖茨与妻子梅琳达商定:“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

A君今年三十三岁,结婚后与小娇妻住在父母出资购置的一套复式房里甜甜蜜蜜。不久妻子怀孕,立马被婆婆接回,每日里更是小心侍候,不仅不再上班,连一日三餐都是婆婆做好端到楼上。生产后,在一个月子中心坐月,当然三万元的费用不是自己出。

出了月子后,公婆因为还在工作,另一方面也想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毕竟已当父母了咯),于是,叫俩孩子还是回到自己家住,条件是每月出资一万元的保姆及生活费用。

这样的时光并不长,半年不到,小俩口便泪汪汪地抱着孩子请求搬回公婆家……

近十年来,中国的中产阶层,以一种井喷的方式出现着。经济持有水平虽与世界上的富豪有巨大的差距,但差距更大的是对子女的教育理念。

我身边据我所知的人们中,成年并已成家的子女,啃老现象比比皆是,并理所当然。

东方人一向有储蓄的习惯,无论再艰难都要存一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平时也习惯了生活简朴,饮食简单而单调。除非购置房产,一般来说,家里不会有大的钱财用项。于是,财富也渐渐积攒了下来。尤其是某些特殊身份的群体,所谓工资的含金量超高,积攒财富更加地容易并快速。

这类群体,因为父母是自己生活中的经济主要支撑体(同时也是掌控主体,经济基础从来都决定了谁是上层建筑),父母享受着子女的依赖,子女往往也乐得安于现状与父母组成大家庭,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演绎着现代版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现代科技的力量,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再加之父母承担了绝大多数剩余的家务,于是,子女享有了大量的自由可支配时间。

成年后的子女,已从各种考试中解放出来,学习?看书?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事吧?消遣时间的最好方式当然是游戏或各种饭局(父母亲们不都是这样吗?在饭局中、人脉关系里,获得了利益与朋友呀),于是,油腻时代已不是中年人的专利。

我们养孩子是为了什么?

最近看了一个很感动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ta同行一段!

同行,并不能只是同行,而是应该引导好孩子的路与方向。

每一个孩子都是借缘于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有责任将之引导上健康、幸福之道。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包括了心理的健康;幸福,不仅仅是生活幸福,更是心灵的幸福。

是给予最丰厚的物质,还是给予让其独立的性格、意志与生存力?这不是个问题,任何父母都明白后一项当然最重要。但是,我们依然习惯于给予丰厚的物质(那怕是自身物质不够丰厚的父母),因为这更容易更便捷更简单!

德国哲学家、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 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首先需要的是,自己是一棵伟岸的树、一朵雄壮的云、一个有趣的灵魂。

一棵树与另一棵树之间,是不可能依赖的;一朵云与另一朵云之间只会比翼飞翔。

不需要你主动地断奶,当其成长为一棵树时,ta已会主动挣脱掉束缚,长成自己。父母的过度控制和期待,只会让孩子处在不是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动力驱动中,而是被他人的期望所驱动,失去了为自己活着的动力。

同时,教育不是给孩子纠错的过程,而是帮助他完成人格塑造的过程。


纪伯伦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