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胡适

2017-05-10  本文已影响21人  羽觞yy

胡适的治学观来自于程朱理学?

胡适是一个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为学观点,是不是我苦苦追寻的,希望能拓展到落后地区学生处的呢?

我一直想把我的人生经验分享给跟我有相同境遇的人,所谓相同境遇,一方面是出身的境遇,一方面是不断探索人生的境遇,后者是任何出身的人都有的。                                             ——引子的思考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534871/

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评注本)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的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尤其他倡导的讲求理性、注重逻辑的方法论,认真求实、扎实努力的生活态度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534871/  非常重要的豆瓣评论文

新文化运动,也可以被理解为一场青年人和青年中国对老年人和老年中国发起的观念和文化上的革新运动。以民主、科学、新道德和白话文为代表的“新文化”要代替以专制、迷信、旧道德和文言文所构成的“旧文化

因此,我们今天阅读胡适有两种意义:

第一,以“青年人的朋友胡适之”的名义来阅读他。虽然胡适所发挥直接作用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他所讨论的一些问题,他所提出的一些方法,他对青年人的淳淳教导,今天看来仍不过时,仍能影响青年;

第二,以“青年中国的朋友胡适之”来阅读他。胡适所塑造的“新文化”,他对现代中国学术的建立之功,他对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殷殷期望,都是我们重读他的现实理由,只有站在他的肩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眺望国家和青年人的走向。

基于这样两重意义,眼下这本《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评注本)》应运而生。此书收录了胡适在学术和教育方面的经典著述,兼具时代性和启发性。评注者萧伟光乃北大哲学博士,师从楼宇烈先生攻读宋明理学,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议题上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本书的基本论调也是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重新评注胡适。在萧伟光博士的努力下,我们眼前的这本书有三个可读的层次:(1)评注者所选编的胡适言论;(2)评注者所选编的相关作者的言论以及背景介绍;(3)评注者对胡著的评注和解读。

对于如何读书,胡适先生有一句话非常传神:“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


为学要不疑处有疑,才是进步!——书院精神

胡适之治学奉为圭臬(张载的为学之道):

1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2 闻而不疑则传言之。见而不殆则学行之,中人之德也。闻斯行,好学之徒也。见而识其善而未果于行,愈于不知者尔

3 无征而言,取不信,启诈妄之道也。杞宋不足征吾言,则不言;周足征,则从之。故无征不信,君子不言

清代学者刘熙载(1814-1882)曾经说,(学者)"真博必约,真约必博"。

这句话应该是从《论语》中来的。在《论语·子罕》中,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因此,刘熙载这句话的意思大约是说,真正的学者必然是人格与学术的统一。

2. 宋代大儒张载也曾说过不少如何治学的名言。

"在可疑处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大学·原下》)

"闻而不疑则传言之,见而不殆则学行之,中人之德也。闻斯行,好学之徒也。见而识其善而未果于行,愈而不知者尔。"(《正蒙·中正篇》)([白话译文] (对于真理,)一旦了解了,就毫不怀疑地进行传播,并且毫无迟疑地在行动上执行,这是普通人都应该做到的。将认识落实到行动,这样才算是好学的人。明白了道理,却不加以执行,那还不如不明白呢。)

"无征而言,取不信,启诈妄之道也。杞宋不足征吾言,则不言;周足征,则从之。故无征不信,君子不言。"(《正蒙·有德篇》)(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