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自然科普

6.18 靶向治疗:精准医学的阴谋?

2017-04-27  本文已影响225人  sooogooo
精准医学会成为全球下一个经济发动机吗?

精准医学:以个体(个性化)化医疗为基础,运用基因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科学发展而来的新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是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综合考量考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方法。
精准医学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精准医学的兴起被某些中医拥护者视为中医“辨证施治”理念的曲折验证和胜利。中医的辨证施治与精准医学的个性化区别在于:

靶向治疗:分成两种情形,其一是宏观尺度上对指定器官和组织施予治疗措施;其二是微观尺度上(细胞、亚细胞结构、分子)对疾病施予治疗措施。靶向治疗的特点就是:提高效率、避免或者减少伤害、精准而干净利落地消灭疾病和健康隐患。
靶向治疗多用于肿瘤治疗,宏观尺度上经常采用射频、聚焦超声、光学等“非实体刀”切除或者消融肿瘤;微观尺度上经常设计专用的“制导药物”,以病毒结构为“运载部”,以基因片段为“战斗部”发射向病变组织,以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某靶向治疗广告

无独有偶,中医拥护者也认为靶向治疗是中医体系的“老货”,因为中医一直讲究对症下药,针对疾病找到病根儿分别治疗,而不是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实上,靶向治疗与中医的对症下药还是有很大不同。中医是根据朴素的人体模型和古老理论得出的经验型粗略“靶向”治疗保健方案的,而中医更强调整体。现代靶向治疗基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成果,在细节和作用机制上更能做到“知其然”。

靶向治疗作为精准医学的“形象代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和期待的同时,也饱受诟病。原因有三点:

这些指责确有其事,也事出有因。需要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或许可以得出有用的结论。

昂贵的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还是相对较新的治疗技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同样适用。新兴医疗技术的昂贵门槛让很多急需该项医疗服务的人群无缘受益,这一事实一直都是医学伦理学面临的一大困境。医疗的第一本质是救死扶伤,商业和资本的第一本质是追逐利润。这两个第一很容易发生互斥,全世界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和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在努力追求两者的平衡。但效果差强人意。原因在于:

分子肿瘤靶向药物都很贵

效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这可以换一个说法:靶向治疗的经济学效率低,或者说性价比很差。
在靶向治疗好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还远未普及的时候,如果疾病需要采用靶向治疗,意味着疾病已经比较严重或者特别,达到常规方法效果不能接受的程度。此时,希望靶向治疗有如神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事实是靶向治疗的效果评估很少出现特别乐观的数据。大多数医学治疗方案和药物都会给出有效率,这个有效率是一个偏离感受稍高的数字,而且人们喜欢用最乐观的预期估计花费较多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对很多恶性肿瘤患者是最后的希望,往往投入巨资或者付出很大代价(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险都不包含或者条件苛刻地有限包含靶向治疗),如果效果低于预期很容易导致不满和批评。

过度商业化

生物医学、精准医疗、靶向治疗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未来,是全球投资的热点。
经济热点必定会出现商业化过热。理智的人相信法律但不依赖法律。这个论断适用于靶向治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的国家,热点投资领域过度商业化不可避免。

2016年4月12日,中国发生了青年魏则西事件。作为肿瘤患者,魏则西选择了互联网公司百度竞价排名占到优势广告位置的某民营医院推荐的免疫细胞靶向治疗,而该治疗方法备受质疑,魏则西的家庭消耗了绝大部分家庭财力,还是没有能够取得期望效果,被认为是“上当受骗”。于是引起传播事件,在全社会激起轩然大波。

魏则西事件是一个标本。也许魏则西不是第一个受到过度商业化“伤害”的人,但他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受到过度商业化“伤害”的人。

我们除了期待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善之外,还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

增加个人相关知识,排除认知偏见,跟踪生物医学进展,训练识别能力,这些都应当成为关注要点。

阴谋论成为世界观很可怕

阴谋论可以休矣

阴谋论不是一种机智和睿智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准精神疾病。

靶向治疗被理解为阴谋不是生物医学和靶向治疗的不幸,而是受到阴谋论影响而忽视生物医学和靶向医疗的人们。

随着技术进步,生物医学和靶向医疗迈过“奇点”,在效果、费用、商业关注等方面都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时候,笼罩在靶向治疗上阴谋论会消失,而是转向新的猎物。

6.生物医学:寻找上帝隐藏的生命之匙
6.18 靶向治疗:精准医学的阴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