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演讲第三十三天-这个世界

2018-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萨妮

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

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上并不存在”,即,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客观存在无任何感知。反之,若是一个概念存在,即便它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还是可以从主观上感知得到。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已,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它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并且,它竟然可以做到这样一个奇迹:它总是能够向你证明你是对的,即便是在你事实上错得离谱的情况下……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压根就不应该知道似的”那样存在,如果你知道了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原本早就应该知道了似的”那样继续发展……神奇不?

神奇得很——在此之前,你的世界好像对你全然无动于衷的;在此之后,你的世界是鲜活的,对你随时有所反应的。

一旦理解了这个以后,你会发现有些世界你是可以改变的。

客观存在的那个世界,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它只会自顾自地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转下去。

而你自己的世界却变得可以改变了。只要你改变对待它的态度,你的世界就会马上随之改变。

这就好比理解了“时间不可管理”这句话之后,对于时间的感知也会发生改变。

对于某些人来说,时间就是用来消耗,甚至是用来杀死的(Kill Time);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时间则是陪着自己见证成果的伙伴。

一念之差,两个世界。

光是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世界就已经不同了。

你若是个好人,这世界就对你好一点,你若是个坏人,这世界就对你坏一点……这并不是一个宗教上的概念,在心理学理论中,这个概念叫做“自证预言”。

关于“自证预言”,举一个例子。

我们平时认为压力对身体有害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时,它才会真正损害你的健康。也就是说有害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与观念的组合。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慢慢吓死的。

再比如,在某些人眼里,这个世界不是“你赢我输”,就是“我赢你输”。

所以在他们看来,对方一定是为了赢,所以才会伤害到自己,因为他的胜利一定伴随着自己的失败。

而在另一群人眼里,这个世界其实还存在“共赢”和“共输”的局面。

他们会想如何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出共赢的局面,或者至少在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一个能够看到共赢的人,和一个只能看到输赢的人,两个人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人们通常会不断强化自己已认知的世界。于是在那个只有输赢的世界里,到处都是贴着“坏人标签”的竞争者,而在共赢存在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合作伙伴。

这个道理尼采早就说过了: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所以,若是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可以给你足够的善待;若是你能宽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能够给你足够的宽容;若你是个非常认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也会非常认真地对待你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