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的碰撞——《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023-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Wang小李

听了一个讲座,北京区的某历史教研员分析自己备课的经验,说自己在备课时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一课抽调,会对整个单元产生什么影响呢?通过这样的思考,来确定本课的主旨或者立意。

同时,在备课时,要求自己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主旨,比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自己研究后确立的主题就是“清朝的国家治理”,最终落实到制度保障清朝对全国与地方的有效治理。多年后,学生对这一课的细节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国家通过制度来管理这样的理念却能留存下来,这就是这节课应试之外的价值。

我自己在上这一课时,并没有这样主动地、深刻地要去用某个主题来统摄一课的意识,以往就是按照自己找到的ppt的内容稍加改动来上。这学期第n遍再上时,突然有点悟了所用ppt的良苦用心。与这位教研员立意不同的是,我的课件不是着眼于制度建设,而是落脚于清朝统治者的因地制宜、恩威并施的统治智慧。

这样一思考,突然发现,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确实能找到不同的教学立意。暂时我无法分辨孰高孰低,或许本来也是各领风骚。但这种思维的碰撞,还是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

最近在看《备课专业化》,难以入心,太多理论性的知识无法唤醒我的经验,转而看《灵动课堂》,将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更加触动神经。《备课专业化》抨击实践性的经验,这种踩他抬己的口吻更引人反感。或许对于我这种普通教师而言,需要再多多地将自己与他人的教学不同实践进行对比,才能对某个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或许到自己再上一层楼时,更能欣赏得动理论派的书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