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掉这三个购物习惯,你永远存不住钱
你经常为存不下钱而苦恼么?
我们每月挣得钱也不少,为什么月底存下的钱却寥寥。看着我们的父母,好像都有存钱秘籍,一个月哪怕3000的工资却能存下2500。我们一个月挣6000,存下2000都觉得好吃力。
其实我们钱包最大的漏洞就冲动购物。不自觉的会买很多付钱时认为非买不可,买回后却再也派不上用场的物品。花重金办的健身年卡,除了办卡初期去的频繁,后面再也难以坚持。
之所以冲动购物,是因为我们在做决定时常常会不自觉的被思维欺骗,我们付钱买的东西与我们实际买到的东西并非同一物。如果在购买时看清这些思维欺骗,确认清楚我们究竟在为什么付钱,将能极大程度避免冲动购物,看守好我们的钱包。
01,不要买“便宜”
无论超市购物还是网上消费,商家最大的套路莫过于让你买便宜。
超市里大大小小的折扣提示牌都在刺激着我们的购物神经,从进入超市门起,各种促销、折扣信息总能出现在你购物必经路线,视野最易触及的地方。
原来只想买盒牛奶,结账时收银台上堆满了促销的毛巾, 打折的抽纸,买一送一的饼干……即便上次买的毛巾、抽纸都还没用完,买的饼干并非喜爱的口味。
京东、淘宝等各种电商的折扣券让我们购物感觉便宜了好多,但我们是否因此节约了银子呢?
举个例子,某日不得不买一本40元的专业课书,但为了40元得花5元的运费好不划算啊
恩,索性再买一点凑满95包邮吧~
哎呀,买什么呢?买日用品吧,反正迟早都要用的,买了也不浪费,那就买一瓶洗发水好了,可以包邮,省了5块钱,我真是太会过日子了!
哇,日用品满199减100啊,太划算了,五折呢!单买一样实在太不划算。
干脆凑个单吧,那再买点垃圾袋、厕纸、砧板、洗洁精、洗衣液……
明明45元搞定的事情,结果多花了100多元,屯了很多你都不清楚家里还剩多少的各种生活用品,却还带着满满的占了便宜的满足感。
满足不是来源于物品而是来源于便宜感。当我们为这种便宜感买单时,很难理性的思考究竟多花了多少钱,买来的东西是否是我现在需要的呢。下次再因便宜而冲动购物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我是为我需要的物品买单还是买了便宜感。
你买到的是你想买的么?02,不要买“错觉”
看到朋友圈晒得各种烘焙美食,好冲动的也想买个烤箱,好似买了烤箱自己下一秒也成了烘焙达人。
我们被各种健身打卡的照片刺激,忍不住买台跑步机放在家里,最后除了挂满衣服好像没有其他的用处,热情满满的办了一张健身年卡,办完卡之后好像就再也打不起精神去。
付钱的时候的满满的鸡血呢,可为什么买完就泄了气呀?
因为我们实际买单的产品是错觉。花钱办了健身年卡,好像自动就少了10斤肥肉,有了马甲线,锻炼的辛苦,是否有固定的时间去,健身房距离有多远,是否好停车等等这些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都选择性忽略了。
付钱时,好像一年后就是模特身材了,花多少钱都觉得值哇!真的要去锻炼时,任何一条现实的难度都能分分钟阻止你。
买之前不妨放下错觉,理性的分析下购买的物品实际使用程度有多高。买跑步机前可以先去室外跑跑看,坚持一个月,说不定就不会再有买的念头了。
囤积各种护肤品前,想想是真的我的皮肤很适用这些护肤品,还是我希望用完了就能有广告中的婴儿般的皮肤。抛开错觉,理性分析。
03,不要买“以后”
看中一双鞋,心水的不得了,就是有点磨脚,心想穿穿就好了。
好喜欢一件衣服,稍稍有点小,买了吧,正好还能督促减肥。
结果呢,因为磨脚,我们再也没有穿过那双鞋,体重也很不配合的没有如愿下降,以前紧的衣服现在穿了还是紧。
如果买的时候虽然挺喜欢,却有不得不将就的点,那么随着买完新鲜劲头过去后,当时将就的地方我们会越来越在意,那些我们觉得以后会穿上、用上的东西就这样一直放在那里等以后。丢之可惜,留之占地。购物时只买当下可用的物品,以后需要的以后再买。
如果购物前,能花30秒想想我究竟是要需要这样东西,还是掉进了思维的陷进,将能极大概率的避免冲动购物,看管好我们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