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轻听生活| 倾听风雅颂(三)| 《诗经·秦风·蒹葭》

2019-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绿洲玫瑰
轻听生活| 倾听风雅颂(三)| 《诗经·秦风·蒹葭》
“我想正是这首诗的空幻扩展了其内涵的空间, 蕴含着更多象征的意味, 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吸引了我, 也许诗人的那个所怀念的伊人, 正是他不断寻找的“自我”。“自我”何不是那样隐约飘渺,我们何不是花一生的时间上下而求索地探索人生深刻体验, 寻找自我?”

耳熟能详的“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出自《诗经 · 秦风 · 蒹葭》, 刚看到“蒹葭”两字时, 以为又是一首充满生字的诗, 往下读才发现是朗朗上口,常被后来的诗人引用在诗歌上, 或是现代人用在文学,电影,电视上。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是描绘了一种意境之美, 读了后立即有一副画面在眼前, 然后会带给人一种情绪感染,一种思念的惆怅,一种求不得之苦的感叹, 从而引发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无尽想象和思考。

《诗经 · 秦风 ·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回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芦苇的另一种称呼,“蒹葭苍苍”带来的画面是在一处长着一大片芦苇的地方, 通常是河边或湖边。 这是一首秦风, 就是当时秦国的当地民歌。 东周时的秦国大概是我们现在的陕西大部分地区和甘肃的东部。 所以有指诗里描写的是渭河两岸深秋的芦苇地。

在河的两岸, 长着一大片大片的芦苇, 苍苍茫茫繁茂连绵。 在深秋的清晨, 北方寒冷的天气把露水变成了白茫茫的霜,覆盖在芦苇上, 在河岸上。 深秋时节这种野茫茫的景象容易让人感伤, 立即把人带入一种带着伤感凄美的意境。

诗人站在河的这一边, 望着被霜覆盖的白茫茫一片的芦苇,望着远处河的对岸, 想着心里思念的人。

我所思慕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我要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 可那又谈何容易啊! 追随她(他)的道路险峻坎坷又漫长。 我若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她 (他)仿佛就在河水中央的小洲上, 隐约飘渺。

多么的惆怅啊,那思念的滋味,总是那么远又那么近的感觉,可见而不可求,可望又不可即。

有说这里的“伊人”,并不一定是指恋人,有指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或者是西周旧臣思念宗周思念故主的思念之苦;  也有指当时的秦襄公因国家面对危难时,想要招引隐居的贤士, 可是却没能成功招聘到, 因而惋惜感叹求不可得之苦。 现在想来是很难理解为了招引贤士而做出如此动情的感叹的,但是想到刘备可以三顾茅庐招引隐居的诸葛亮,也不难理解了。当然在现代, 把此诗放到爱情里, 更容易产生共鸣了。

全诗共三章, 每章有八句, 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 第二和第三章跟首章的意思是一样的, 只是略加改动了首章的措辞用字,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往复推进语义,使内部韵律既参差又协和, 起到强调加深影响力而又不至于单调的效果。

而且后两章略加改动的文字,增加了整首诗从时间和空间上的语境变化。  从时间上看, 诗人从晨露还在结着霜的黎明时分, 到晨曦慢慢升起, 霜融化还原成露珠, 在到第三章的慢慢被蒸发, 时间在推移,说明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深, 但也可以是象征人生路上的时间推移。 从空间上看,“ 溯回”和“溯游”的上下寻找, 蜿蜒曲折的空间意象,正是人生之路的象征。

老师的团队为这首诗编了曲并录了音, 我边听边跟着唱, 一幅幅画面浮现脑际。 天边泛白时分,那大片大片的芦苇, 覆盖着白霜, 寒凉的秋风吹过, 高低起伏,发出硕硕微声回荡旷野中。 诗人站在河的一岸, 望着远方的对岸,他朝思梦想的心上人,隐约出现在被秋风吹得高低起伏的芦苇丛中, 当他奔往前去,伊人的身影却被繁茂连绵的芦苇吞没, 当他停住脚步回首时, 却看见伊人又站在那水中的河滩上。 诗人如此往复回溯,从晨曦初露到晒干露珠,伊人似是那么近却又那么遥不可及。

唱着唱着, 这个表面看着是爱情里的惆怅思念又求不可得的苦, 其实更像是感叹人生路上的坎坷曲折, 反覆追寻, 上下而求索却求不可得的那种艰难和渺茫, 渴望又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我想正是这首诗的空幻扩展了其内涵的空间, 蕴含着更多象征的意味, 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吸引了我, 也许诗人的那个所怀念的伊人, 正是他不断寻找的“自我”。 “自我”何不是那样隐约飘渺,我们何不是花一生的时间上下而求索地探索人生深刻体验, 寻找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