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你为什么不幸福?

2020-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徐曼曼_b287
脑图

性格=生活习惯=》可以改变

人自以为与生俱来的性格,其实是一种生活习惯
这种习惯大概在我们10岁的时候被养成
既然是生活习惯就可以被改变
是否改变基于你自己的选择
人之所以认为改变不了,都是因为某种目的-目的论
由于习惯于使用某种生活方式行事,对于这种行为所带来得后果,自己能有一个大致预估
而如果改变了这种行事方式,自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未知事物的打击
才导致改变变得不容易
例如:
你在饭店吃饭,当服务员不小心把水撒到你身上时,你为了震慑住他向你低头认错,你采取了发怒的行为
而事实上,你可以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得到的结果或许是一样的
但由于前者是你常用的方法,你明白他带来的效果(其实就是虚张声势),你通常很难采取后者

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由于需要和别人有竞争关系,由于进入了权力之争,所以才烦恼
试想,人生的轨迹处于一个平面上,并非一个坐标轴的轴线,因此每个人的行进方向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可比性,唯一一个需要竞争的人,也就是唯一一个和你轨迹相同的就是你自己

人的自卑情结源自于自己需要这么一个借口
例如,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无法获得成功,而事实上,学历低的成功者也不尽其数
这并非因果关系,而是为自己找的接口 - 不愿意通过刻苦努力而失去眼前的享乐
以此为目的,让自己产生自卑情结

课题分离

正是因为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阿德勒提出我们要清楚的划分自己课题和他人课题
例如,你如何做是自己的课题,他人如何想就是他人的话题
正是因为我们做事总是带着,他人的期望,或者说以为他人期望我们这么做,期待他人的表扬
所以总会有没有达成期望的烦恼,但其实,他人的期望如何那是他人的课题
而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

他人贡献-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任何事物都是只要存在就有他的价值
这句话应该听过不少次,如何解释呢?
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脱离共生体(团体)而存在
例如,你上学,大到学校,小到宿舍,同时,你的家庭、你参加的社会组织,都是你所存在的共生体
大部分人的生活是不断的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的过程
但对于一个共生体来说,你存在就算有价值
例如,你或者对于你父母就是无限的恩赐

寻求幸福的第一点就是明白自己存在即是价值,而自己做的贡献都是自己价值的体现,做贡献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别人知道与否,认为你做的事情好与坏,是否有帮助,那是别人的课题

活在当下-关注此时此刻要做什么

活在当下这句话,也是不绝于耳,那么如何活在当下?
首先要明白我们的人生并非是一个时间轴,而是一个个瞬间组成的
一味的想着未来,回忆着过去,而不去当下动手去做事,那么未来永远是未来,历史永远会一成不变呢
把未来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转换成这个瞬间我要做什么,并且这个瞬间做了什么
成功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有成功的那么一天,腾讯创办之初,QQ业务一直找不到商业模式,腾讯也差点被卖掉,当时,马化腾团队如果能看到未来,也不会有此举;而那些拒绝买腾讯的企业更不会不出价
当买卖不理想时,团队则是继续支撑QQ的运营,最终让腾讯走向了成功
而我们只看到了腾讯的成功,却看不到它经历了多少个此刻,多少个瞬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