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与尊严---2.居住的机器
现有的建筑没有为当前住宅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对事物的结构也不甚理解。它无法满足首要的条件,因此不可能带来和谐或美感这样的高级因素。
---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
住宅存在的首要意义便是解决居住的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并呈现多样化。住宅也从洞穴-茅屋-到现在形式多样的建筑。人类社会每每遇到发展的上升期,“设计师”们和业主们总把自己对住宅的需求提升到“审美需求”。于是建筑出现了形式上的繁复,似乎我们对住宅、对建筑的基本需求已然完成。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便对这种趋势进行了猛烈抨击,并用工程师对轮船、飞机等机械的打造为“新建筑”指明方向------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二十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初起。芝加哥学派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著名的“Form follows function”。阿道夫.卢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装饰即罪恶”。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而现代主义兴起的主因是工业社会的发展导致对建筑功能性的爆发式需求。也是当时,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了现代建筑五要素: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长窗、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
现代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抨击,诸如:对功能的一味追求,让建筑丧失了“温度”;冰冷的建筑;千篇一律的建筑等等。随后,后现代建筑或当代建筑变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多样风格。对色彩、光影、灯光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其实也是一种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只不过人的居住需求多样化了。
但是对建筑形式的追求,让许多“设计师”忘记了形式创新的意义------那一句路易斯.沙利文的提醒------“形式追随功能”。
现在住宅最流行的木格栅+岩板的电视背景墙、软包+木饰面的床头背景墙、炫目的线性灯等诸如此此,这些形式的功能何在?意义何在?很多“设计师”会解说这样色彩的搭配、软硬材质的搭配、圆弧直角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xxx的感受。与此同时,他们仍未发现材质在不同地域的运用所导致的发霉、易损、变形等等问题。当业主提出:无处堆放的杂物、重复混乱的家务动线、远远不足的厨房空间、难以通风采光、甚至于男性在使用马桶小便时容易产生污渍等居住问题时,“设计师”们的解决方案是让你断舍离的丢弃杂物;运用自动扫地机器人解决家务问题;点外卖解决厨房空间问题;新风系统和筒灯解决通风采光......
现在“设计师”们对装饰的无功能支撑的追求,成了勒.柯布西耶口中的“由于未能满足首要条件,则不可能产生和谐和美感”的设计。日本技艺大师柳宗悦先生在《工艺之道》一书中阐述了对“美”的理解,即对功能的极致追求和对非功能装饰的极度简化则自然地产生了“美”。这种美不是刻意创造的,这种“美”的感受是人们对需求满足后的认可和对其内在逻辑理解后的赞叹。
我们终有一天会发现我们家中绚丽饰面下的丑陋。我们也愈发体验到那个容纳了生活琐碎的杂物柜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