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11]gf大学最打动我的几堂课(之一)
我心目中,印象最深的课,应该是课堂上打动了我、课后影响了我、很久都忘不了 的课。印象最深的课,就象流过心扉的女神,双方灵肉交融,幻化成生命中一颗颗闪光的星。需要翻阅笔记本才能想起的课,记不清说了些啥的课,对我生命运行轨 道没有产生力的作用的课,不在此列。
以下,就是今年五月至八月,我有幸参与的,那些象星晨一样闪耀的课程。
一、马云来校的演讲
他讲了很多,我也记了很多,目前看来影响最大的有三点:
一是“拥抱变化”。这个社会变化真的太快了,赢在昨天的,可能死在今天,唯 有拥抱变化才能赢在未来。马云的讲述,把“拥抱变化”这四个字刻进了我心里。 过去也多次接触这个四字,但真经有时需要真佛讲,尤其需要真佛面对面讲。面对面,有感观的互动,有生物波长和光谱的交流,有能量的传递。面对面,不一样。听到他讲拥抱变化,就象被 电击中一样,刹那间云开电射、照彻心扉。这种能量的传递也可能解释为什么信徒 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朝圣、歌迷为什么要等候白天黑夜去求签名。2015年我的年度关 键词为“再出发”,听了老马演讲后,也许2016年我的关键词应是“拥抱变化”。
二是“奔月计划”。马云通过实施“奔月计划”,掌握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在企 业安全和运营成本上抢占了制高点。受其启发,我也要思考如何实施自己的奔月计 划。
三是讲课风采。无讲桌,无讲稿,无PPT,还在台上走来走去,信手拈来即成文章。 这种讲课的风采真是让我神往。风采的背后是神一样存在的思想高度、实践深度和 反应力速度。但愿我也能炼就这样的功力。
听马总演讲后,当天我写下片言心得:我更加担心。互联网技术发展真的很快,但 我们一些人对此见事很迟、感知甚少、反应很慢;大数据正在颠覆性地改变世界, 但我们一些人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教育训练管理模式之中。我们不是马云所讲的野 狗、小白兔,我们是“昨天打湿了脚、今天才知道”的长颈鹿,个子大、反应慢、 官不小、不能杀。如何把长颈鹿改造成面向未来、拥抱变化、走在前列的领导群体 和人才方阵,此乃当务之急、不可不察啊。
二、局地战。
LD教授讲的这课。核心思想是某国设想在某一个地域和我国打一仗,为此该国进 行了精确计算评估,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并由此牵引战争准备,包括武装装备准 备、战法准备、作战方案准备等,并反复演习、不断校正。
这堂课深深打动了我。因为,这正是我心中最认可的方式,我为之命名为“精确 战争准备”。自19世纪以来,我国参与的大多数对外战争,1894的甲午海战,1931 年的“九一八”反侵略战争、1937年“七七”反侵略战争、1951年的抗美援朝,大 多是敌方精心准备、我方仓促应战,尽管有些战争我们最终取得胜利,但无一不是惨烈之胜。备战方能胜战,胜战方能止战。
今天,必定有国家在精心准备下一场对华战争,并且对这场战争的时间、兵力等要素有清晰的假设和描述。无论这场战争是否爆发,他们的准备都是有意义的,既可牵引军队的战争进入实质性准备,也可促进军队战力提升。
面对敌对方的狼子野心,叫骂是世间上最简单的事,但是没有任何用。唯有以敌为师,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做出比对方更充分的“精确战争准备”,方能遏战和胜战。
我们的精确战争准备,简言之,就是要从战略层面,在东西南北空天电等方向和维度,精确地假设一场场战争,然后精确计算、精确准备、反复推演、不断校正,有事可从容应对,无事可牵引军队建设。这样,部队建设的目标将更清晰,战争准备将更精准。
有一种说法看似很长我们志气。他们说,精确战争准备是机械思维,战争怎么可能遵照设计者的模式进行?因此,精确战争准备完全是单方面的异想天开。没用的 ,别理它。诚然,我们不可否认战争是敌我双方的互动博弈,谁也无法控制战争如何演变,因此设计战争只会是一厢情愿。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设计战争并放弃为之精确准备,那就要坏事。道理很简单,在战争来临之前,精确的准备尽管有很多缺点,但它仍不失为最务实最有效的方式。准备越精确越充分,胜算就会越大。不信,问问那些反对者,我们该如何做些?他们立刻傻眼了,因为他们开不出半点应对之策,只会空洞地喊一些“运用全面准备的观点、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 ”。说大话者不仅不脸红,还要来反对深入具体的做事方法,唉,真的要逼迫实干家攒够失望就离开吗?
还有种说法看似也有些道理。他们说,不用搞什么精确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怎么打我们,我们就怎么应对。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少,觉得言之有理的更多。从一般方法论来讲,这种说法是无懈可击的。但只要加上时间这个维度,这种说法就经不起推敲。比如,如果大清帝国提前十年,也就是从1884年开始精确准备一场日本发动的甲午海战,那么1891年之后就不会截断北洋水师的经费,吉野号就可能是北洋水师的战舰,每艘战舰的炮弹就不会少至50多枚,战舰的燃料就不会 由块煤变成粉煤,战舰的队形的指挥就不会临阵方寸大乱、群龙无首,进而战争的 结果就未必是日军战胜。再如,如果十年后在东海再来一战,我们在战舰、战法、 支援、武器装备上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会不会重蹈覆辙?
另有种说法也有一定市场。他们说,中国战争潜力巨大,即使战争初期吃点亏, 打持久战我们也是必胜。照这种说法,中国有战争潜力就行了嘛,还要军队再嘛? 不思军队怎么首战打赢,动不动就用战争潜力来自慰,要你何用?明朝面对皇太极的进攻,有的是战争潜力,还不是倾刻人亡政息?!“王”要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军人应该把“以战制胜”作为信仰。哥,专心提升战力吧,不要动不动就拿战争潜力说事,好不?
总之,我听这一课之后,很希望国家在战争准备上,以一些具体的战役为牵引,全方位地精确准备。以此,强我军力、壮我战力。
三、超限战。
乔老爷讲的这课,启发有二。
第一,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学术思想和专著。乔老爷的“超限战”,奠定了他在军事思想上的学术地位。写一本书与写一本学术专著,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想想自已和身边一些人,不乏有一些零星的思想火花,但这些火花没有聚合成火焰山。乔老爷让我感悟到,真正的大师应该在学术上有深刻的造诣并形成专著。自己不敢妄图成为什么大师,但系统地研究问题是可以的。
第二,运用“超限战”的观点去分析大国博弈,可以看到美国在亚太频繁动作的背后,到底想要什么。“超限战”实质上是个认识论。真的很受启发。
四、体验工业互联网风暴
LD策划的这一课,邀请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滴滴出行副总裁王欣、华为胡善勇、大数据产业联盟陈新河等互联网企业大佬们来面对面交流。
第一,不得不佩服LD整合资源的能力。在我接触的教授中,唯有他频频整合军内外、政界商界文化界的资源,开设多场公开课。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成为一个优质资源的链接者,他用行动给我们作了诠释。
第二,拥抱核心技术的变化。3小时时间,听各位大佬分享互联网革命风暴,解析核心技术带来的变革。体会最深的,是要拥抱变化,尤其要拥抱核心技术的变化,善于与核心技术交朋友。海康威视的陈董事长是学磁盘专业的,天生对“颠覆性创新”很敏感。他们公司的核心优势是向全球提供领先的监控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产品外销160多个国家。我比较感兴趣的产品有:侦察手雷、鹰眼、红外监测、群脸识别、自动泊车机器人等。这些产品正在走向市场。陈董说:网络战争刚刚开始,网络战争就是人民战争,网络战争取决于核心技术。我们人口红利大,核心创新步伐快,有取胜的条件。华为胡善勇,完全是一个技术达人,他完全有理由自信,因为华为2008年专利数世界第一,2015年研发经费达590亿。华为研发人才占全国研发人才总量2.5%、投入经费占全国总量3%。假如中国有30个华为,情况将怎么样?胡总把当前的新兴技术概括为“云移大物智”,我认为是个很好的概括。他讲起了华为基本法、“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削足适履”“以奋斗者为本”等理念,尽管我对这些早已不陌生,但面对面讲,面对面听,又是另一番感受。
第三,上天会在路上给你安排很多惊喜。正式交流结束后,我与几位大佬作了短暂交流,留影纪念,并留下了联系方式,相约下次到公司参观见学。一直想与这些伟大的企业发生关系,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工夫。还是那句心得,只要勇敢地上路,上天会为你安排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正如唐僧,路上遇到了悟空、老猪、老沙以及小白,当然,还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妖精,有的还颜值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