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两分法:论变得无敌

2023-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香香鸡

控制的两分法,三分法,是斯多葛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技巧。

控制的两分法,是爱比克泰德说的:有些事情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有些事情不是由我们决定的。可以理解为“有些事情我们对它们完全不能控制”,或者“有些事情我们对它们不能完全控制”。

但是,实际上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一些,又不能完全控制的。这样重新描述一下,就有了三分法:除了完全能控制和完全不能控制,还有部分能控制的事情。

我们应该关注那些由我们决定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采取行动促使其发生或者阻止其发生。

例如,为自己设定目标,就是我们完全能够控制的事情,但是目标实现与否,就属于我们能够控制一些又不能完全控制的范畴。

这部分让我想到,平时经常听到的,“影响圈”、“能力圈”。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关注自己能影响到的范围,只去影响那些我们能影响的人和事。就像上周听到的,梦乐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50分能教30分,70分能教50分,100分能教80分。以前我会想,如果我跟某人学习,他跟我说她是跟哪位老师学的,那我直接跳过他去找她的老师学不就可以把她跳过了吗,但是,实际上,有时候我的能力可能还不能理解他的老师直接说的东西,我的水平用不着那么高级的老师来教,而且那样还要花更高的成本。我觉得我报圈外的破圈计划就有点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我根本还没到那个水平,没有尝试过创业,也没有做过什么项目,真的就是开开眼界而已。花了很多钱,但是可能不会获取相应的期待价值。回想一下,还是消费冲动容易被说服,没抗住班主任的软磨硬泡。她是完成业绩了,但是我做了不那么明智的决策。

说得有点远了,回到主题来。

我们要为自己设定内在目标而不是外在目标

例如,对于一场比赛,“赢得比赛”就是外在目标,“尽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最佳水平”,就是内在化目标。

练习将目标内在化,可以培养出我们不逾越内在目标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内在化的目标变成我们“真正的”目标,也是有可能的。这个过程可以视为一种心理游戏,而且是一种有用的心理游戏。

害怕失败是一种心理特性,所以,用改变我们对失败的心理态度的方法(也就是小心地选择我们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影响自己害怕失败的程度,这似乎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从前没想过,除了“害怕成功”,还有人会“害怕成功”,而我,可能就是那类人。

这是去年做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对我描述的很多经历的反馈,当时,我是非常惊讶且不能接受的,但是如果按着他的逻辑来想,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我用现在的清醒和理智的脑子去想,是有点想不通的,会觉得没必要啊,为什么啊,没有什么好怕的啊,害怕失败能理解,怎么还要害怕成功。如果是真的,要怎么办,我不是非得要所谓的成功,我只是不想总是差一点。

去年的咨询后来变得不太愉快,所以就没有继续,我今年其实也尝试过重新开始,但是那段时间又觉得没有特别强烈想要咨询的想法和欲望,就做了四次戛然而止,没再继续。主要还是考虑到花费的问题,连结束前的咨询都没有约,可能我还是缺乏慢慢体验这个改变过程的耐心。

等下次咨询意愿强烈的时候,我会考虑重新开始,当然也要在经济条件更好的时候才能重启这个事情,现在,我就想尝试通过看书写东西,尝试了解更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最近接触的斯多葛主义哲学我还是挺喜欢的,看到后面,虽然也不是每部分都很有感觉,但是遇到有感觉的部分我会写出来,通过这个过程来梳理一下,也宣泄一下。

最近给五花肉发树洞,他一开始说没收到,第二天又说收到了,但是应用好像有点什么问题也打不开看不到,所以我的消息都是显示以垃圾信息的形式送达,但是昨晚又变成了已送达,总之是没有收到回复应该就还是一个树洞吧,他也没在微信上跟我说话,就是看不到。不知道我发够100条没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