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李希贵
▊原文如下:
上午到曼哈顿的书店,找到了美国考试中心的标准化考试试题汇编。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小册子开始的部分,无一例外的全是教导家长和学生如何应试的内容。包括如何“熟悉州里的测试程序”,教育孩子“不要为应对考试而临时抱佛脚”,家长“要避免威胁或者贿赂孩子”,甚至连“在考试日为孩子准备一顿好早餐”这样的提示都写在了书中。
看上去,美国人对待考试的态度并没有我们东方人那么“高尚”,他们似乎也在理直气壮地应试,并且考了一次又一次,只要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就会不断地重考,直到有了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有关讨论应试方法的研究会、培训班照样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张旗鼓地举行。因为,在美国人看来,没有优秀的考试成绩固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应试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也是可喜可贺的。
在美国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其实美国才是一个考试多如牛毛的国家,他们的考试机构发达,考试方式多样,考试内容也五花八门。只是,他们并没有被同一个模式所束缚,每个组织,每个行会,每家公司,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所以,美国又是一个对考试方法的研究特别严谨的地方:如何才能检测出真实的水平.成为许多大学.许多教授终身研究的课题。在哥大专门研究考试的教授就有十几位。
写到这里,不由想到了国内中小学教育界对待考试的态度。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已使得大家谈“考”色变、谈“分”色变。一方面,私下里拼尽全力研究考试、研究分数;一方面抨击 “应试教育” 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有点像《西厢记》里的那位崔莺莺.明明对张生爱得死去活来.却偏偏装出啥事都没有的样子。平心而论,只要存在人类,只要存在选拔和竞争,考试恐怕就无法避免。既然考试无法避免,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美国同行那样,大大方方地研究考试,认认真真地研究分数,使之更趋科学、合理,更趋公平、公正?
实际上,应试本身也是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科学的应试,应该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
我在北大读书的儿子正在准备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与他聊到其中的作文考试时,他告诉我.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作文题目全装在人人能够打开的计算机题库里。美国人不怕你应试,不怕你训练,如果你能把题库里200多个题目全部了如指掌,且能现场做出考官认可的文章,他们就承认你这方面的能力。儿子告诉我,要真的把这些题目全部融会贯通了.这方面的能力也就差不多了。
对待考试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对事物的判断非常容易走向两极: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其实,很多事物都很难用简单的两分法来判断。以考试而论,它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手段和方式而已,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它。犹如核能, 既可成为造福人类的核电,也可成为毁灭地球的核弹,全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
————————————————————————————————
家校在线关注家校在线公众号,获取更多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