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观孩子,你慢慢来教育

不见了10个LV包包后,我才开始知道养孩子该如何花钱

2017-08-30  本文已影响37人  了不起的爸妈

全民富二代 :

当下中国,有一个现象——“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

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1

前几天刷屏的爆文《我是如何不见了10个LV的......》告诉我们:包包和宝宝,你只能2选1。

因为,“全民富二代”简直是现在父母的真实写照:

月入3万的外企高管麻麻,收入居然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因为女儿在暑假期间游学加各种兴趣班的开销,加起来竟要3万5。

一家号称“开发孩子右脑”的教育培训机构,收费6万8,好多家长趋之若鹜、现场报名(后被证实该机构是骗人的,无任何科学依据)

英国伦敦、剑桥、牛津、爱丁堡等多地挤满中国游客,许多中国孩子参加夏令营游学,“参观世界顶尖学府,体验不同文化”。而这样的游学,一趟下来至少花费几万。

身边近一点的,卖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人不在少数。

当爸妈的,哪里是养孩子,根本就是生了一台碎钞机,赚钱的速度完全赶不上碎钞的速度!

而且最夸张的是,不止有钱人这样养,普通家庭没有条件,砸锅卖铁也要创造条件。

2

父母倾尽所有,希望孩子成才,最好还能够实现阶级跨越。

问题是,“金钱堆砌”和“精英的养成”中间,还隔着多少的认知偏差?

有多少人陷在“贵的就是好的”、“多报多心安”的逻辑陷阱里?

又有多少人想过,砸锅卖铁砸的可能不只是锅,还可能是个教育大坑?

其实,脱去商业化这件美丽外衣,在教育上盲目剁手,真的很可能只是“看起来很美”。

注意!前方大坑,慎踩!


盲目:花钱=有效

大坑一: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这个坑简直无数人中招有木有?

“国产和进口的吸奶器到底买哪个?进口的看起来貌似比较好。”

“这件衣服看起来还行,但没牌子,算了还是不买,选名牌的总是没错!”

“有没有搞错,一部婴儿车6千多。什么?是德国的?好,买。”

“美国游学和国内游学选哪个?当然是美国啦,国际范儿!”……

其实大多数人都存在“名牌崇拜”的心理,因为名牌之所以为名牌,势必比普通品牌拥有更好的品质。

加上“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样的刻板印象在很多人脑海里扎根,许多父母在教育消费上延续了一贯的“品牌控”“洋货控”心理。

不过,有多少父母在下单的时候真正思考过,品牌多出的那部分溢价,真的是你和孩子需要的吗?

而且过分追求名牌最惨的结果,是孩子也变得对金钱、品牌敏感起来,失去本该有的童真。

同事小N说,她亲戚的孩子对金钱就极度敏感,每次出去买东西,总是会先问价格,给他买了便宜的东西,他就会不开心,只有买了贵的,他才会觉得是好东西。

而他父母,就是典型的用物质衡量一切。


大坑二:多报(买)多心安

“我家宝宝才报了游泳、英语、数学3个班,我一直都想让她学舞蹈培养气质。女孩子气质太重要了,报吧!”

“这么多绘本,怎么选啊?情绪控制的不能少吧,想象力也很重要,做手工简直是他的最爱,数学逻辑要趁早培养!一共几百块,也就我一件衣服的钱,可以买!”

“这些玩具他都有,正好就缺缺这一样,100多块也不算贵。买咯!”

教育焦虑横承在大多数家长面前,太多父母苦于没时间陪孩子、担心培养不好孩子,商家抓住了家长这种心理,大肆攻破。

于是,“花钱买心安”就成了很多父母的选择。“和孩子的成长相比,这钱该花还是得花。”“算了,虽然贵,但是比起孩子的未来,耽误不起。”

钱在教育和孩子面前,孰轻孰重立见分晓。但问题是,下单和孩子全都消化理解之间,还隔着父母的认知和引导。



跟风:某某某都买了,我也买总没错吧?

大坑一:这在孩子中人手一个,

他没有不太好吧!

“费雪的小海马简直是大爆款,我家宝宝应该会喜欢。”

“宝宝他们班好多孩子都穿了毛毛虫,我家宝宝也想要,那就买呗!”

“闺蜜她儿子都报了5个班,我们才报4个怎么行,太少了!”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所有父母灌了一碗毒鸡汤,商家心理战术打得稳准狠,家长分分钟败下阵来,谁都不想在教育的鄙视链里处于下端。

但是,急功急利、相互攀比的教育消费里,扪心自问,有多少人吃了一把后悔药?


大坑二:明星买了,

看起来不错我们也买吧!

“《爸爸去哪儿》里面的小朋友就是用这个水壶,那我们也买这个吧。”

“某某明星推荐了这家英语机构,应该靠谱。”

“Word天,这件衣服居然是多多同款,我看她穿的时候就觉得很好看了,给我宝宝也买一件好了!”

近几年亲子综艺兴起,星爸星妈萌娃们也引领了一阵阵“教育消费热潮”。

父母们恨不得把孩子照着童星养。但是依葫芦画瓢,学的是外壳,而真正应该吸收的,难道不是明星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吗?

3

看到这里,粑粑麻麻们觉得戳心啊有木有?

句句躺枪招招致命对不对?

但还是不想承认自己白白乱花了那么多钱肿么办?

好吧,其实我也是这样的,那些年掉入的那些坑,一掉一个准,简直欲哭无泪。

但是,作为一个精(da)打(shou)细(da)算(jiao)的麻麻,我总结出四点既理性消费,又能实现教育升级的方法:

1、剁手之前设定好目标,问自己:我想要什么结果

以始为终的思维真的太重要,有目标的教育消费,能让人跳出消费陷阱,厘清教育思维,“花钱花在刀刃上”,不是抠门,是大智慧。

举例拿要不要上早教来说吧,这个问题简直是育儿界的“千古难题”。

不过,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每个家长自己是如何设置上早教的目标。

如果你是为了增加亲子互动,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你又是一个很有时间陪孩子的妈妈,那早教对你来说意义不大;而如果你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社交和玩耍的环境,那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砸钱。

2、看口碑,听听已经消费过的父母的建议

都是女人,每个月总会有那么30天想买买买。那么这时候你就需要踩在别人的尸体(哦不,肩膀上),汲取他们的血泪教训,毕竟在一些通用的方面,很多麻麻的建议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拿我自己来说,刚生完宝宝那阵子不是日本的纸尿裤不用,不是有品牌的衣服不买。后来,有一个麻麻给我推荐了一款国产品牌的纸尿裤,我就随便买了试试,结果又薄又吸水,还十分透气,完全不输什么王的(我真的不是在打广告,但为什么有浓浓广告狗的气息我也不知道)而且价格只有进口纸纸尿裤的一半,于是我立刻转投国产纸尿裤门下,从此X王是路人。

在人生选择上,我们都希望“少走弯路”。而养孩子也是,绕开别人走过的陷阱,直接快进到下一步,是一种高效的“走捷径”。

3、评估这项花费是否适合你的孩子

不同的家庭背景、基因注定了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爱好、性格和能力。“因材施教”不只是用于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上中也非常有必要,适不适合你的孩子,才是每项教育消费的终极评估要素。

《奇葩说》里如晶有一次说了一个例子特别很意思:她说她从小讨厌舞蹈,以她的体型和天赋也十分不适合跳舞。

但她妈妈从小有舞蹈梦,于是把这个梦想寄托到如晶身上,经常比她学芭蕾,跳天鹅舞(脑补如晶跳天鹅舞的样子也是有点好笑)。

直到后来,她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一只胖天鹅每天被逼跳舞,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可能真的不适合舞蹈,才作罢。

我们都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但那终究不是你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

4、尊重孩子,做教育消费决策之前先和他们商量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就有了一定的自主思想,在做教育消费决策之前先和他们商量,给他们打“心理预防针”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接下来的情况。

“父母塞给我的”和“我自己想做的”这两种不同思维下的孩子,所能达成的成绩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了主观能动性的孩子自然有前进的动力。

换位思考,我们讨厌父母自作主张帮我们做一些决定,因为在“为你好”的精美外壳下,可能已经裹挟道德绑架。

望子成龙没什么不对,但问题在于你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想成龙。

今天教育界,很多人谈“认知升级”,而能够理性花费,就是教育升级的第一步。

在教育上理性消费,不只是省下10个LV那么简单,背后必须有父母对教育更深的思考和更好的努力方向。

最惨的,是父母砸了钱养孩子,但自身思想的成长却没能追上孩子已经进步的思想。

在教育上,比花钱更重要的,是会花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