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随笔
图文首创 文责自负
女儿上高中后,我们租住在学校附近幽静院落里,女儿上学方便了,我也免了奔波接送的劳顿,有时间来细细品味生活的美。
这是一个绿荫如盖,被法桐笼罩的院子,一湾溪水贯穿南北,两端和中部分别汇集了三个池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溪水清浅,树木葱茏,两岸花草繁多,到了春天,院子里繁花似锦,微风拂过,水面上落英缤纷。
因此我称她为花溪。
没了升学的压力,可以放心的发发呆,花溪承载了我无数个美好时光,无论是莳花、寻幽、侯月、听雨、赏雪,花溪从不让我失望,总能找到好去处,沿溪边散步,心瞬间就能安静下来,这篇短文也是在这期间写的,就叫溪居随笔。
我爱花溪的四季,最爱花溪的春天。
明媚的春日里,紫叶李、玉兰花、骨红梅花、垂丝海棠、桃花、梨花次第开放,今天桃红,明天柳绿,每天总是盼着放下手头的事情,到溪边看看花草的变化,每次散步两岸的花木都带给我无比的惊喜。花溪两岸花木繁多层次分明,光是柳树,就有垂柳和杨柳两种,杨柳是小区建成前留下来的,树干沧桑、枝桠茁壮,有些狂放不羁,与垂柳的婀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先报春的除了迎春花就是它了。
春节刚过,枝条就慢慢生动起来,先是小小的突起,慢慢的密密扎扎暴出些嫩芽,天气再回暖些,一夜间,已是绿叶满枝,低低的垂于水面上了。
晴夜里,清风席席,花香拂面,坐在树下,静的能听到花落的声音,抬头仰望,星光点点,一轮皓月当空,恍然入如画中,不知今昔是何夕........
雨后的花溪更美,经过雨水的洗涤,树叶、草地绿的可以滴出水,两岸的卵石可以映出人影,处处都是崭新的。菖蒲已窜出水面一尺多高,一簇簇尖挺着,占据了小半个池塘,两岸的花木欲发繁茂,像是天然的绿色屏风把花溪隔成了安静的一隅,沿溪边小径行走,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盛夏,被芦苇、睡莲、荷花、菖蒲挤满的池塘,满眼浓淡相宜的绿。白莲、黄莲、红莲,千姿百态的三种睡莲就足以让人沉迷驻足,南端的池塘以红莲为主,中间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水草,一条木制的栈道蜿蜒在水面上,几乎与水面平齐,走上去可以近距离观赏游鱼在睡莲、荷花间穿梭。最北端的池塘宽叶菖蒲居多,红睡莲与荷花散居一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水草气,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
清晨看蜻蜓在莲叶间嬉戏,白天坐在女贞树荫里听蝉鸣,看芦苇荡边孩子们嬉戏,夜里听蛙声,泥土混合着水草气息,我恍惚中又忆起了童年乡下无忧无虑的时光........
我是在乡下姥姥家长大的,父亲在外省工作,母亲教书早出晚归,我就由姥姥和几个姨照看,日子艰辛又幸福,姥姥家后有一个池塘,塘边是一棵老皂角树,伴着蛙声蝉鸣,那是我儿时的乐园。父亲调回来后,举家回到县城,也经常盼着姥姥去县城小住,每次听说姥姥要来,我就省着零花钱,买些她最爱吃的葡萄干,物质匮乏的年代,巴掌大的盒子也只是能买到小半盒,馋极了就拿出来看看,不舍得吃一粒,直等姥姥来了,给她个大大的惊喜!听她夸着“没白疼”心里美孜孜的。因为母亲是老师,小时候,我比其孩子管教严格,聪慧礼貌,就成了姥姥的骄傲,每次回老家,姥姥喜欢拉着我一起去赶集,逢人就会骄傲的说“这是云(我母亲小名)的大闺女风儿回来了”,看着众人惊奇羡慕的眼神,姥姥无比自豪,仿佛是她一生最荣耀的时刻........
现在再回老家,熟悉的一草一木,熟悉的气息,只是看不到了姥姥自豪的眼神,听不到了姥爷欣喜的迎送声,整个院子空荡荡的........她们在另一个世界会安好的,姥姥一生好强,年轻时受苦,晚年富足,按她的话“整个县城也找不到我这么享福的”她走时最记挂的姥爷在她走后,如她所愿,日子过的舒心宁静,只是没有按姥姥的规划“跟着孩子住”,90多岁的姥爷住着三十多年前姥姥亲手盖的青砖瓦房自食其力,烧着柴火锅,做着农家饭,独自过着简朴田园生活,屋里的陈设还是当年前的老样子,老布隔帘、旧方桌、条几、旧家具一点也没走样,初始姨们想着法要把他接走,姥爷无论如何也不从,后来看他一个人也能自得起乐,身心俱佳,家人也就断了念头,姥爷97岁时在老屋平静离世。 我常想姥爷日常粗茶淡饭的日子看似有些清苦,却自由自在,是我眼中的幸福生活。
秋天来了,暑气渐消,夜里凉爽宜人,池塘中间的花架上,爬满了紫藤,中秋夜等候那一轮明月,透过低垂的藤枝,抬头看月亮在云里穿行,坐在紫藤架下听秋虫呢喃,月光如水,夜色宜人,独坐静思,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冬日赏枯荷,有写意之美,竟能看出些禅意来,大雪时节,水面结了厚厚的冰,银装素裹的花溪,准备迎接新年了. 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记得小时侯喝了腊八,就进入了过年模式,大人忙碌着办年货,小孩子放鞭炮,盼新衣,初一鞭炮声刚落地,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拣炮,在一堆炮皮细细翻找,手下一硬,心头就一喜,碰到几个有捻的炮乐得会蹦起来,我和两个弟弟互相交流完战果就进入拜年环节,走亲戚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一是二大爷家,初二姥姥让女儿们回各自的婆婆家,姥姥家是初三,由远近亲疏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我家亲戚多,十五后,还会有客来,最盼是初三,与表兄妹们聚在姥姥家。坐在大人骑的二八车上,到家都冻透了,姥姥、姥爷早就准备好一堆柴火在堂屋燃起,门一关,火焰照红了每个人的脸,手伸过来,不一会儿浑身就烤的暖烘烘的,跑到院里玩去了........
人生过半,总有一些记忆片段随着时光的冲刷而愈发清晰,这些片段是我人生中最闪亮的星,在暗夜里,总能照亮我前行的方向,儿时乡下时光,使我养成了俭朴的生活方式,随性宽和的生活态度,这种心态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或许没有别人的掌声,我会为自己喝彩,清简随性的生活习惯,使我在面临生活种种不易时,能在喧闹中能够听的到内心的声音而随遇而安,姥姥姥爷离去后,我开始清晰的审视生死,死亡也不那么可怕了,因为那边有了亲人........
人生是一个人的旅程,出走半生,心里的少年依旧没有远去,还是会有小梦想,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会为生命中的小温暖而感动,依然会求真随性,伴着花溪心灵未曾荒芜。
岁月静好背后是亲人和朋友们的陪伴和滋养,有你们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