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 | 创新才能受青睐
什么人具备创业精神?也许该拥有这样的品质:异想天开、特立独行但又脚踏实地、从无到有,而《从0到1》讲得就是为什么要创业,创业这个过程。尽管本书并非是创业成功的秘籍,却仍受众多投资人青睐。
读到序中“人们除了高等教育之外,还有其他的成功路径”,我还是挺有想法的:结合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及孩童从小被灌输的思想,读书上学仍就是许多一般家庭孩子的唯一出路。但上学这件事和我们自身的教育是否就真正划等号,上学是否被教育所干扰呢?这两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因为如今的教育模式可能更会固话现代的孩子们的思维。
中国教育部在2014年11月颁布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之时,我已在大学生涯末期。但回想起来,这个时间之前学校就有这样的创业项目的。遗憾的,而当时的我过于呆傻,所以并未有所作为,这可谓是一个过来人的缺憾。因而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能抓住这样的机会,无论成与败。
这本书是一五年的畅销书,阅读之后,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
一、从0到1与从1到n的比较。
当一个企业面对着产品研发具有的生命周期、市场的饱和度、利润空间的限度之时,是以从1到n的方式与竞争对手进行惨烈的厮杀,还是通过0到1的创新继而实现质的垂直性层级跨越,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市场,达到垄断以获取丰厚的利润?
也可这样理解,从1到n其实凸显的是当代的全球化发展,即发展的水平方向。但当这种科技的交流成为一种无差别的进出后,那什么才是引领着整个社会时进步的关键?从0到1经探索而出的崭新的高科技,这些创新技术引领社会的垂直方向的发展。由此可见从0到1远胜于从1到n,而这也表明了我们为什么需要如此的需要从0到1,当然同时也突出了从0到1的重重困难。
二、完全竞争和垄断。
冷酷的市场,你所能占有的份额是交集还是并集?每个时代的商业战争中,都是无法回避竞争与垄断的。由于竞争对手的出现,而一家公司又不具备市场的支配力时,产品的价格就不得不由市场而定。竞争是一场高成本的买卖,无论是现在的共享单车,还是过去几年的外卖、打车行业,经过一系列惨烈的价格优惠战,所能剩下的最后都不约而同走向了融合。之后就能高枕无忧?显然并不是,滴滴快滴合并又与优步携手,但美团上却又出现了打车的影子。所以作为一家公司,创新是恒久进行的事情。居安思危下的长期规划,却仍要小心翼翼的迭代自己的产品。诚然当代市场的需求与份额、人们的喜好可以被大数据捕获,但那仅仅是几个巨头可以做到的。而更多的企业是通过规划、布局,由此可见一家企业的掌舵人是何等的重要。
想来逃避竞争的方法,也只能是创造性垄断。通过新产品吸引大众,同时又为创造者带来长期利润。而作为垄断的例子,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苹果。因为掌握了人们的喜好,在市场上独一无二、没有对手,这样价格就握在了自己手中。有趣的是,垄断却十足的低调往往是一些企业的特征,总声称自己的竞争压力有多大,其实在闷声发大财。本书中讲到了垄断企业的特征: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而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也粗略谈论了一下:占领小市场,扩大规模。具体的可以从文中详读理解。
三、现金流,风险投资。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公司几年内是亏损的却依然强大,前些年的京东就是这样的例子。答问就是:现金流。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正确估价一家企业,是要把未来现金流折算成今天的价值的,因为相同额度的资金现值要比期值更有价值。当然,科技公司相对于传统行业,通常开始几年是亏损的。因为创造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时间,所以收益延迟。正常的一家科技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会在未来至少10~15年得到体现。所以,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起步艰难,维持艰辛,但重要的是能在未来产生现金流。
我们对80-20法则并不陌生,却对风险投资有着一定的不解,这其中就关乎到了幂次法则。 风险投资家的任务是鉴定那些刚起步的前景光明的公司,投资这些公司并从中获利,他们从机构和富人那里筹到钱,以此为资本,投资到他们发现的若干能成功实现从0到1跨越的公司,倾尽财力支持它们。通常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的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可有趣的是,风险投资家在问题最多的公司上耗费的时间往往比在最成功的公司上耗费的时间多。
四、创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这是很难去说明的,或者无论哪种说法永远都不如真实遇到的,毕竟成功并不容易,持久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则更具艰难。所以只能是在自身的创业过程中才更具切身体会、感悟。而从书中大致能罗列这样几点:
1.基础,即创始人之间的了解和默契程度,董事会创始人和投资者之间权利关系;
2.文化。激励员工的方法,公司内部的和谐及企业文化;
3.如何销售产品,且拥有自己的秘密。其中,公司的创始人往往关乎着一家企业的未来的走向。
五、未来。
我们总会有这样的疑惑:未来人与机器的关系,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何种地步?新能源的发展才能真正的大规模化?从0到1,创新的科技引领着未来的进步走向何方?
就这样,每个人对未来各持态度。明不明确与悲观乐观的搭配由此而出。我认为自己属于不明确的乐观者,可能未来的竞争会更多,但未来的生活显然是会令人大开眼界,不可思议的,这从过去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可见。但如书中所言,对于整体的中国人都又细化入明确的悲观者行列。每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未来可否持续?能源的存储,政府鼓励扶植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研究人工智能中国企业又是全球最多的,发表论文也是最多的。就这样在全球化的发展中,中国所承担的比重也越来越重。
最后,本书起初阅读之时并不太理解,重读之后催生了本篇读书笔记的想法(仍就写的不好)。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从0到1、从无到有,一个人该有一个创新的视角,为自己创造一个可能的机会与价值,从而让自己的未来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