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有感
刚刚读完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感触良多。小说背景设定在天宝三年的长安城。有了太宗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开疆扩土,加上玄宗开元三十年以来的财富积累,此时的大唐帝国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然而,盛极必衰,庞大的官僚体制在经过上百年的运转之后,早已腐迹斑斑。上元节当日的帝都长安。在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盛景中,一群偷偷潜入的突厥狼卫酝酿着灭城的阴谋。只有一个死囚犯能挽救长安,时限为十二个时辰。故事很紧张,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这一句话,"倘若舟行河中,突遇风暴,须杀一无辜之人祭河神,余者才能活命,当如何抉择?"书中的张小敬和李泌的答案都是杀。所以为了拯救长安,张小敬出卖了小乙,在灯楼几乎杀了李泌,李泌也为了同样的理由,对贺知章下手。他们都为了达成一个更重要的目标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悖德之路。他们俩如此,萧规亦何尝不是如此呢。萧规认为大唐已经病了,看起来枝繁叶茂、鲜花团簇,是盛世美景,可是根子已经烂透了,被蛀空了,需要一剂烈火和鲜血的猛药才能警醒世人。所以萧规为了他心目中的那个目标策划了整个阴谋,希望借无数无辜的长安城老百姓去唤醒世人。作者虽然同样认为李泌和张小敬的做法是悖德的,但无意间却宣扬了这种做法。
无独有偶,奇葩说有一期话题是关于贾玲该不该炸的话题。话题是这样的,有两艘船,一艘船上有现场100位观众以及16名奇葩选手,另一艘船上只有贾玲一人。第一艘船上有一个按钮,按下去,贾玲那艘船就会爆炸,第一艘船上的人全部得救。不按按钮,20分钟后,第一艘船就会爆炸。这种情况下该不该按。最后不该按的那方获胜。高晓松的观点是不该按,他分享了他在美国的一个真实事件。他在美国的时候住10楼,有一天突然火警就响了,他往下冲的时候,前面有两老太太的慢慢的往下走,他特想扒拉开那俩老太太就往下冲,但所有人都只是默默的跟在俩老太太身后往下走。这就是美国人的思想,不以利益去判断生命价值。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张小敬、李泌关键时刻做出的决断和奇葩说中认为贾玲该炸的观点是一样的。人世间总会有很多两难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救众生,适当的牺牲是难免的,这是中国人从古到今的思维模式,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所以会有段祺瑞因枪杀学生而终生吃素,即使夜夜难眠,也不后悔。但我认为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人最起码要守住有所不为的底线。人是容易得寸进尺的动物,做错事很会给自己找理由,我是为了救芸芸众生、救天下苍生……理由太过充分,有一天连自己都会相信。所以一定要守住自己不作为的底线。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