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撰联.说英雄系列之四
上回有言先赵后秦,今日便说说战国四大名将的另两位,白起与王翦。因读完两人列传后有特别的感受,而联语太短,不能尽兴,便于联后增加了自己的短评。
14、白起 秦武安君
平生为将易,攻无不克,最甚功成枯万骨。
高位伴君难,谏若之谦,何须命丧憾千秋。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笔者感评:白起之军事才能,举世闻名,秦王不可能不知道不爱惜。然与应侯群臣议之,以"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为由赐剑,令秦一代名将自裁于杜邮。看似范睢之言因私惑主,实乃邯郸与秦王论战后称病不接受任命已在秦王心中种下了一根刺。邯郸失利后还偏以嘲讽口气言之以秦王,这无疑雪上加霜,君王也是人啊?肯定是怒从心头起 ,恶向胆边生呗。加之得了韩、赵重金的应侯当时受宠,稍加撩拨,秦昭王可不是昏君呀,却故作不知,顺势一怒。于是乎,名将凋落。我在想白起料敌合变,算无遗策,为什么就不以料敌的方式料君来自保呢?古人重忠义,白起应更是典范,根本未想过用对敌人的智谋来对自己的君主。否则生前只赁好杀不足以统领三军。而好杀亦非其罪,乃战之罪。这是其作为领兵统帅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战则必胜,胜必无所不用其极的兵家思想的必然选择。死前亦未想反抗或逃亡,如果去他国领兵,战国之局势或许会有新的变化一一当然,他也可能是走投无路,毕竟灭国坑卒早已仇敌遍布了。死后秦国老百姓却很怜惜他,很多地方都建祠祭祀,作为秦国的战神,白起是有资格也应该受到这种待遇的。忠勇之士,多不屑观主上颜色行事,纵观历史人物,类此者多矣!
15、王翦
易水平燕,邯郸灭赵,攻城掠地出山虎。
频阳谢病,灞上索封,观色察颜入夜狐。
太史公评: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笔者短评: 窃以为太史公评王翦之论当属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作为秦四朝元老,上阵父子兵,为一统六国争战一生。建不逊白起之战功,却避免步其之后尘,功高而不招君主猜疑,亦不惹同僚忌恨,以此观之,王翦已近乎完美。辅秦建德,关键在主,主不修德,谏之或反惹杀身之祸,已有白起前车之鉴,王翦后事之师,实明智之举。终全身而退,得以善终。至于王离之败,时秦主失德,将力难为,况乎对手是霸王项羽。儿孙自有儿孙福,祸亦如此,岂能怪于王剪乎?
读《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