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女初长成

2017-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女儿的老师

        女儿从今天起就十三岁了,上初一,去年的裤子明显短了一截。更令人可喜的是,她的心智成熟了不少。

        还记得小升初之前,女儿几乎每天都要做作业到十点左右,尤其是考试前一个月,每天都要写一篇作文,原本非常喜爱阅读与写作的她也终于没有了热情,但很快,也许是老师的作业调整了吧,也许是父母的劝慰起作用了吧,也许是她的动力又找回了吧,女儿不再抱怨,平心静气,泰然处之。

      上了初中后,一向认真又极其“稳当”的她依旧是做作业到很晚。期中考试成绩发表了,女儿名列前茅。但取得年级第一的名次后,女儿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喜悦,随之而来的是成绩下滑的担忧:妈妈,下次我考不了第一怎么办?我当然很开明:老闺儿,知识不会咱们可以再学,你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只要你身心健康,保持阅读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妈妈心里你就是最优秀的。女儿听后似信非信地点点头。但她依旧勤奋,甚至牺牲睡眠。因为只有这样,女儿心里才踏实:听话最重要,努力才会成功。但不知怎的,我却说不清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和结果。

        上了初中的女儿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成人交流。一次英语考试后,一直担心成绩下滑挨罚的女儿竟然自己做主去跟英语老师谈话:老师,您看我这次的考试卷了吗?没有一处勾抹是不是可以加卷面分啊?后来,另一位老师批卷,真的就在一份书写工整、没有勾抹的卷子上加了一分。拆开后一看名字,还真是“张祎”。我觉得是幸运,可老师们说这是必然。过了几天,女儿才知道,还真的只有她这一份试卷被加了分。后面加分的事是“机缘巧合”,可之前女儿的认真劲儿、和老师的主动沟通,确是令我欣喜。

        我和女儿的学校,学生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女儿是组长,所以在学习、纪律、卫生、与人沟通等方面自然要多承担一些任务。在学习生活中,女儿也拥有了一些原本不重视去发展的品质,比如,同桌遇到难题了,她要给讲清楚;学困生不完成作业了,她要劝其完成并告知他要有集体荣誉感;其它小组表现积极,她要“挺身而出” 把得分的机会夺回来。英语课上,她要尽可能大方地表演对话;朗诵比赛,她要尽心尽力去布置、去准备;体育课上,中长跑测试她要坚持到最后。我心中常常窃喜:女儿这股认真劲儿都超过我了!

        如果一个人积极向上,她的各方面表现都是相通的。比如说文化课学得好,体育成绩可能也不差。女儿就属于这种(当然有点儿理想化)。女儿的书桌里从来不会有垃圾,也不会错把数学卷夹到语文书里,更不会让书包躺在地上变成“路障”。

        生活有条理,当然要养成随时整理的习惯,包括思绪。女儿小学时就爱自己乱写点儿东西,上初中后为作业所累,自己“创作”的时间少之又少,但偶尔也会捕捉一点灵感。一次体育课上,上到一半时下起了中雪,学生只好回班。放学后,女儿跳着对我说:“妈妈,体育课时在操场上,看到每个同学头上都是雪,我想到了一句话,你看恰当不恰当。”“说吧”,每次女儿提这样的“要求”我都很乐意,“少年原不老,为雪白头,这是化用了古代的一副对联。”“你别说,还算恰当”。女儿高兴地写在了本子上。

        暑假一家人去爬了长城,下来后,我问女儿感觉怎么样,她又欣喜地跟我炫耀:“妈妈,我想了一首《登长城有感》,你听听:远山一片苍茫,近处郁郁苍苍,周围人头攒动,内心……无比抓狂。最后一句不好,但我当时心情就是这样,太热了,太挤了!”我惊喜地鼓励:没事,写得多好,真实最好,至于文采,慢慢练!

        这个学期当了新一年的班主任,那种忙和累怎是一个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了得?但一直让我倍感温暖的一句话总在我耳边响起:妈妈,我爱你。女儿就这样坦诚地向我“示爱”,看着早餐的煎蛋她要说;翻着我给她新买的课外书她要说;誊写着我帮她修改的习作她要说。但说完总不忘追问一句:“妈妈,你爱我吗?反正我可爱可爱你了!”女儿的“示爱”不仅是在日常交流中,还在她的心中:考试卷上的主观发挥题,她对于我给她做早餐的事一直“耿耿于怀”  ,关于亲情类的习作中她把我比喻成了一朵花。

        其实,我更希望女儿长成一朵花,一朵向着太阳的方向盛开的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