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轶传》序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陈老牛A

          《介子推轶传》序

                    陈振民

董仲民先生这本《介子推轶传》,记载了介公隐居万荣介山岭的一系列故事,与向来的介公隐居孤山说大异其趣。然其毕竟能自成一家之言,故很值得一读。

董先生写作此书并非故作猎奇,而是有乡土遗存和史志记载为据。他居住介山岭下,其介山之名即源于介子推;岭侧又有“怀介庄”一村,乃怀念介公之意;岭上还出土一通古碑,竟刻有介公隐此之句;尤其岭下有介公母子等人为避晋文公搜山而匿身之“藏儿洞”遗址; 另有岭周诸村也多流行介公助人传说;此外,民国版《万泉县志》也赫然记述:“介山在县东十五里,相传介子推隐此,上有介推祠”……对如此种种,董先生予以采访考究,岂非事之当然?

董先生对介公轶事擅长独立思考。如晋文公封“介推田”一举,历來多认定介公命绝于火后,晋文公痛失故去恩人,怀愧疚之情而为之;而董先生慧眼识珠,言其恰可证明介公当时未死,只是遁世之志己决,存心不与晋文公谋面而已。否则,介公既亡,晋文公还封田予谁?又封田何益?聪颖如晋文公者,能不虑此乎?此真震聋发聩,醒人于千年大梦之发现!而有此发现,就自然成为介山岭一带多有介公懿行之注脚。

董先生对介公传说多有采录之功。介山周围诸村,每有介公惠民口碑存于民间,凡鹤发童颜之翁,纺花织布之妪,皆好于瓜棚月下,侃侃而谈介公佳话。董先生于垄亩劳碌之余,也总好躬访亲聆,展纸纪言,此,不能不谓之抢救优秀传统文化之善举隆德。

介子推隐地实系万荣而决非介休,学界多年來已成共识。而万荣则或孤山,或介山,均有其事载籍,究系何处,难决于一论。吾谓人者灵种,行多机变,朝此夕彼,今东明西,岂非理之固然乎?故宜互相包容对方,各自沿迹循俗示敬于古贤,方可谓明智之举。

董先生此书,在弘扬介子推文化上,堪备一说。年代既已远隔,传闻自多缤纷,能自圆事理者,文坛均应予保留一席之地。故特将董著荐之于读者,以便多方面领略介公遗风,多渠道沐浴传统文明。

切切此序。

                2018.7.22 

          于万荣县城五功斋

《介子推轶传》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