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推文赏 | 出走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今日推文赏:
【精选推文】:影评|《小森林》:治愈的力量
【推文作者】:不如乐之
【评论者】:梦也馆长
一部熨帖人心的日系治愈电影,一篇同样暖人的走心影评。
作者透过一部清新电影,聊到对生活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联系到我国的治愈系作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之中,隐藏着一丝洞穿现实后的释然。
“夏夜,与小森不期而遇,徒旅荒漠邂逅绿洲之喜差可拟。
或许是久居钢筋丛林,未曾真正体验归真的生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箪食,一瓢饮,却蕴含无限可能,故可自得其乐。
一股清风,吹去腐朽。
远离现代文明腹地的不自由之所在,亦是另一种自由的栖息地。”
以上是我六年前初看《小森林》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时至今日,我已不是当年的我,再看《小森林》,多了几分感触。
这份感触的源头,或许是影片中母亲的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是日系作品常用的意向,如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中,妻子的悄然出走。
初看时未放在心上,复看后久久不能释怀。
影片勾勒出了一个生活不易的单亲家庭。在夏季闷热潮湿,冬季格外漫长的小森,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女主抚养成人。小森的环境并未如我最初脑补的那般宜人,大部分年轻人为了心中的向往离开小森,去大城市摸爬滚打。
女主不适应城市,返回小森寻觅单纯美好的生活。已经在小森生活了数十年的母亲却毅然出走。多少有几分荒诞的意味。
母亲的出走,或许象征着此方与远方并无不同,小森与东京并无不同,内卷与躺平并无不同。
唯一的不同,可能是人心境的变化。
母亲的出走,或许象征着女性的觉醒,或许是一种无奈的被迫,和女主离开城市一样。
母亲的出走,或许意味着女主的独立与成熟,或许隐喻着人生终将面临的离别,我们终究要学会一个人生活。
母亲出走后寄来的第一封信,是制作面包的方法。儿时的味觉记忆,是一剂良药,带我们脱离孤独之海。
母亲的出走,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出走归来后,从混沌中复归清明,一切看似照旧,一切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