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自由写

有感于孩子读书

2018-07-16  本文已影响70人  蓝天的风车

我们一直都鼓励豆儿阅读,希望她涉猎广泛的图书,更希望她能把阅读当做一个可以相伴终生的习惯。她的很多书我都读过,我的一些书她也读。

豆儿有一部分的阅读趣味来源于我,比如前段时间给她推荐东野圭吾,正好他们“大师阅读”有介绍到东野圭吾的作品,于是连着和她一起看了听了东野圭吾一系列的作品:《解忧杂货店》、《怪笑小说》、《毒笑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又比如像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和《魔戒》三部曲,豆儿不光读了书,还看了同系列的影片;又比如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可是,自打她上了初小衔接班以来,明显感觉到时间不够用了。下午放学到家,都是快6点了,吃罢晚饭做作业。有的时候作业少,还能看几页课外书,或者听着喜马拉雅上的有声小说画会儿画。若是语数外各科凑巧都布置了较多的作业,往往要近10点(最晚的一次是11点)才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只够她洗洗睡觉,饶是如此,洗漱的时间还是要利用起来听她喜欢的有声小说。

五一假期前一天,她从同学处借回一本《寻找前世之旅》的小说,兴奋地告诉我:“妈妈,这本书可好看了。今天文终于答应借给我了。”

原来此书近段时间在他们班上的女生中非常抢手,许多同学都排着队候着要看呢,虽然文是她比较要好的朋友,但她要看,也不能“徇私”,只得乖乖地排队,并且还无缘从第一册开始看,因为第一册也不知道正传到谁的手中呢。

说实话,虽然我也希望豆儿的阅读范围能够尽可能的广,她每每提出的买书要求,我大都会满足,但是,还是不想她将太多的时间用在这类没有丝毫养分的阅读上面,甚至是有些许反对的。可我不能对她说诸如:“不许看这些闲书”,“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做几道算术题”之类的话,或者仅凭自己的感觉给她列出一长串的必读书单来,所以,也只是嘱她只能在所有功课都完成之后才可以看。

也许是有了原动力,作业做得飞快,三天的假期,作业大概只花费了大半天就完成了。剩余的时间就捧着书读,读得那是一个如痴如醉啊。边读还边恳请我:“妈妈,你能不能也给我买这一套书啊?”

“这种畅销书,没有读第二遍的必要,更没有收藏的价值,你借同学的看看就行了。”

“妈妈,我太喜欢书里面的司音了,简直是太帅了。”

“妈妈,这里面的人名好有意思:赛斯、撒那特思、拉美西斯 ……对了,撒那特思是吸血鬼哦……”

什么乱七八糟嘛?虽然听她介绍提不起丝毫的兴趣,但还是故意逗她:“这么好看啊,借我一看行不?”

“哦,这个……我答应上学的时候带去跟小鸡交换的。”

……

这事还没完呢,五一假期过后,又借回来这个系列的另一本,并且还是下册。当天的作业少,豆儿的读书速度又快,做完作业到临睡觉的一段时间,就读了几十页。可第二天就没有这么好运,作业做完,洗漱完毕都已经10点半了,早过了她平时10点钟上床睡觉的时间。小丫头虽然因为没有看成书,显得不情不愿的,可也知道求情什么的都通通无效,一切还不是要按照既定的作息时间来。守着她换好睡衣,戴好眼罩,钻进被窝,给她掖了掖被角,很有仪式感地跟她贴了贴脸颊,我才摁熄了灯退出房间。

等我洗漱之后,突然想起去到客厅拿一件什么东西。途径豆儿的房间,瞥见从门缝透出的灯光,还疑惑自己是不是忘记熄灯了。推门进去,见她正倚着床头,手中捧着一本书。我的闯入,显然令她意外,手里的书收也不是,藏也不是。我一把夺过那书,正是令她心心念叨的那本。我虽然很生气,但她那副被戳穿秘密后又惊又愧的窘态又令我忍不住想笑。“你想看吗?那就看到十二点。明天的学也可以不去上了。”我尽量轻言细语地对她说,但和风细雨难掩语调的严厉。她忐忑地盯着我,拼命摇头,一点一点地滑进被窝,拉过被子,颇为羞愧地把头蒙了起来。

复拿起让她痴迷的这本书,翻了大半,内容讲诉的是身负异禀的女主,一次次地穿越到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国度,为他人找寻前世宿怨,化解今世劫难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中,无一例外都会遇到一位帅气脱俗,俊逸潇洒,或王子或法老,或神族或妖魅的男子,展开一段虐心的情缘……嗯,穿越加言情的模式,好像是某些狗血神剧惯用的脚本,也是小女生们喜欢的情节。

纠结着是否该和她展开一次关于阅读品味的谈话。

想起年少时,班里流行过琼瑶、岑凯伦的小说,一群情窦初开的半大小女生被迷得云里雾里,时不时还会感动得涕泪交流,哭得个稀里哗啦。记得同桌的一位女生,上课的时候,甚至语文或者数学课,拆下课本的书皮包在小说外面,明目张胆地读,老师从讲台上看过来,竟丝毫看不出破绽来。我算是比较有克制力的,从来没有在上课的时候读过,但曾经也打着午睡的幌子,甚至在半夜打着手电筒偷偷地在被窝里面看。也曾像豆儿那样被父母抓过正着。

那时,中午吃饭的时候总听收音机里连载的《平凡的世界》,孙绍平和孙绍安两兄弟的爱情常常令我唏嘘不已,不知食为何味,有几次还忍不住停著。

当时父母对我看课外书的态度大概是反对的吧。因为我至今还记得父亲说过的一句话:“路遥、琼瑶,都不是好东西!(他以为路遥也是写言情小说的作家)”言辞中写着厌恶和不屑。

其实这些书看过几本后,就自然失了趣味。琼瑶阿姨还罢了,至少她的文笔和古诗词修养还让我佩服。岑凯伦的就完全是一个模式,无非是落难公主遇到富家公子,或者男主女主的身份调过个儿。转而爱上了名著:《简爱》、《飘》、《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有些读不懂,但读名著的感觉和其它书是不一样的,让人觉得有份量,不得不逐字逐句慢慢地赏读、品味。当然,当时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对爱情的描写,记得当时读《简爱》,读到罗彻斯特向简表白时,我的心里填满了又痛又悸动的情愫,忍不住地一读再读,还大段大段的摘抄下这些段落。

巧得很,豆儿接触的第一部成人性质的名著也是《简爱》,记得她当时连读了两遍。

一直都觉得还是小孩子的豆儿,在看到影视片中接吻的镜头,依然会不由自主地捂住眼睛的豆儿,原来也渐渐地逼近了情窦初开的年龄。爱情——这世间最单纯,最纯美,最甜蜜的感情无疑也会让她砰然心动了吧?

想说的是,当我们在某个年龄阶段的时候,就是会对爱情感兴趣,会被书中那些既神秘又美好的情感描写吸引,感动、心痛、流泪,渴望,欲罢不能,如痴如醉……这些是很正常的,也是无可厚非的。我在那个年龄,正是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小心翼翼,又无比虔诚地窥探着、触摸着儿女情长,揣摩着,描摹着风花雪月,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了解了异性,也了解了自己。

第二天,和豆儿之间有了如下的对话:

“豆儿,你昨天怎么睡下了还起来看书?你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吗?”

“嗯,我知道。我只是睡不着,我在床上躺了五分钟,觉得没有睡意,所以……我以后不会了。”

“妈妈不反对你看这类书,虽然我还是觉得这些垃圾书能不看尽量不看。妈妈给你提几个要求,第一,一定要分清主次,只能在课余时间看;第二,不能沉迷其中;第三,不能把书中的情节放到现实中来,书中描写得再美好,也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我们不能参照书本来规划我们的生活。”

“好的,我知道的,妈妈。我看这些书看得超快,一般只看情节。”

“哦,那你看哪类书慢?”

“那些深奥的啊。”

……

接下来的几天,豆儿都无暇再碰那本书。剩下的那一大半的内容,她在周六完成作业后很快就看完了(大概花了一个多钟头吧)。这本书俨然成为她快速完成作业的动力了。周末的阅读又拾起未读完的《蚂蚁帝国》。

所以,我觉得,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读我们不太希望他们读的那类型的书的时候(只要不是不健康的读物),大可不必大惊失色,更加不能责备、限制、隔离。要知道我们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正如豆儿说的那样,他们班上几乎所有的女生都看过这本书) ,即便他现在不看,他也会不断的从别的途径了解它,他势必会被勾得心痒痒的,如果再加上家长的不允,他或者就会选择在学校或者课堂这样的时间来阅读。堵,不如疏,只要我们给孩子陈述利害,既让他知道父母其实是有那么一点点不赞成的,在让他能够感知到被尊重的前提下,去辨析,去比较。我们就好像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教练,主方向还是孩子自己在把控,我们只是需要在他渐渐偏离的时候,帮他扳正,或者在关键的时候,及时地踩一脚刹车。仅此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