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属消零心理散文

五块钱

2021-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扣舷而歌
                                       

      俗话说: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我们凡人,虽然没有弥勒佛的大肚子,但能容多少事,还是可以由自己决定。

      有这么个小故事:两个邻居,老张在自家房子后面种了几棵小树,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小树蔫了,死了。他很心疼,仔细观察,发现有周围有打农药的痕迹。原来,他房子后和邻居老李前门相接,老李发现门前生了杂草,有碍观瞻,就打药除草。老张认为,肯定是老李把自己的小树给弄死了。可是老李呢,却大呼冤枉,认为自己只不过除草,并没有往老张的树上喷药,老张是误会自己了。老张坚决认为是老李使坏。而且,根据老张的统计,一共死了五棵小树。他说,我也不要求多了,我并不是贪得无厌的人,老李,你一棵小树赔我一块钱就行。我要的是理,不是钱。

      事情闹到了村里,调解员一琢磨:这打药的事儿,认真起来,快成刑事案件啦。要是报案调查,还要看监控,还得化验啥的。这麻烦先不用说,将来老张和老李的关系可能就从此坏掉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实在不值当。就劝老李:既然老张就要五块钱,那就给他五块钱呗。他看到你认错赔偿,气儿也就消了。你们以后好好处,还是好邻居呐。行不?

      老李想了想:也是,不就五块钱嘛,给他也就完了。表面上看是我承认给他药死了树,可我自己问心无愧,反正是非自有公论,何必和老张僵持不下?再说,老张平常也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人,大家关系也还不错。现在,他也就是一时误会,在气头上,将来不定哪天也能明白过来。掏五块钱给他,先把这事儿撂下再说。为这点事儿,惊动公安,大家脸红脖子粗的,没意思。

      老张看到老李退了一步,也有些意外。俩人在调解员主持下,还郑重的握了握手,表示言和。于是,看似要往大里闹的邻里纠纷,就这么解决了。

      有人说,老张真够犟的,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就怀疑人家老李,还装模作样只要五块钱,好像显得自己有多高尚似得,没劲。

      老张的行为的确有些先入为主,只凭“怀疑”就定罪,肯定过于武断。不过,他坚持只要五块钱,这个做法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起码在矛盾面前,他把弄清楚事理放在了第一位,有点“秋菊打官司”的感觉:只要说法,不图钱。很多人在和他人发生冲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财物受损,除了索赔,还是索赔,甚至还会有狮子大开口的情况出现。这样一来,对方即便有错,也会产生抗拒情绪:这是掉钱眼儿里啦,指着这个发财吗?不就是要钱吗?老子一分也不给,要命倒有一条,看你咋办!

      这样问题处理起来,难度就大了。所以老张的做法,有积极的一面。

      当然,对老李同志更应该提出隆重表扬。从老李的角度:我打了点农药为了门前的美观,咱俩无冤无仇,我干嘛给你药死小树啊?可是老张现在情绪正激烈的时候,硬和他怼起来,得耽误多少事儿。邻里之间,用得着这么大眼瞪小眼干耗吗?得,给五块钱,我也穷不了。不就是形式上认个错嘛,难道认错,自己就真的错了?

      这让人想起来雨果那句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换句话说,心大了,闹心的事儿也少了,闹心事儿少了,气也就少,气少,快乐就多了。怎么都是活着,咱为啥不快快乐乐的活着呢?生气耽误工夫,还容易生病。大家都有体会:生病之后的苦,虽父母妻子不能替代,只能自己受着。而且,还会连累亲人承受担心和照料的辛苦,算算账后发现:为人啊,还是大度一点的好些。

      我把这个意思跟朋友交流,朋友来了一句:“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一听,顿时无言以对。这句话很“郭德纲”,够硬。还好,人家嘴下留情,没有说“和劝你大度的人要离远点,当心雷劈的时候被连累着”。郭德纲走江湖讨生活一开始很不容易,受了很多排挤,遭受很多委屈,所以后来发达之后,对于很多事情,就开始“眼里不揉沙子”了。众所周知,某徒弟与他的公开反目,让他很受伤。当别人劝他大度的时候,他就扔下了那么一段狠话。很多“钢丝”对这句话都颇以为然。没错,矛盾双方当事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可能完全都能感同身受。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经他人苦”,就没有资格“劝他人善”。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是“经了他人苦,不如他人善”——你要有和对方一样的遭遇,说不定更加睚眦必报,手段更狠呢。

      虽然如此,我个人还是以为:与人为善和劝人向善,都是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应该提倡。看到别人闹矛盾,不光不劝解,反而“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跟着瞎起哄,那才是一种人性的自私甚至是人性之恶。人性自私和人性的恶固然是存在的,但你要把他当做常态不管不问甚至去纵容,作为在同一个链条中生存的人,转来转去,最终伤害的,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面对矛盾冲突,能够冷静下来,退后一步,把大事儿化小,这是一种做人的修养和境界,虽然很难,但我们应该向这个方向去努力,至少“心向往之”吧。话说回来,咱虽然没有经过“他人苦”,但谁没有经过“自己的苦”呢?受到欺负,感到委屈的情况下,有很多应对的选项,以德报怨、以直报怨都无可厚非,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对错之分。你可以选择“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也可以默默离开。这和个人对人性的理解,对生活的豁达程度,对名利的认知程度有关。一个人,能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在乎世俗的评判,就是一种人生的高境界了。

      有这样一段话,和尚跟人讲禅:“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不必纠缠,因为纠缠来纠缠去,受到绳捆索绑之苦的,只能是自身。

      有人可能会替老李想:虽然区区五块钱,可要是给了,那就代表自己承认自己错了,这个是原则问题,牵扯到个人名誉,“兹事体大”,绝对不能让步。老李或许也曾有这种感觉,所以在调解员耐心劝说之前,和老张还是针尖麦芒的。但他思想的转变甚为可喜:自己承认个错误,换来两家的和谐相处,那这个所谓的错误,承认的“值”!生活中有句话,经常有人奉为真理,就是那句著名的“不蒸馒头争口气”。好像不去争这口气,就是懦弱和丢人。可我想说:这口气,是不是非要去争,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争可不争,无须去争。是否在一个问题面前斗争到底,考验的,不一定是人的勇敢和坚韧,而是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肚量。

      朋友开玩笑,说我是老油条,光说车轱辘话,佛系得让人受不了。对此,我诚恳接受批评,但同时表示:坚决不会改正。按照我老油条的一贯作风,讲话必须留有余地,所以,最后还要重复前头所说的那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事态足够严重,损害自己核心利益,忍无可忍无须再忍,那这口气,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争到底。

      这又是另一番说法了。

                                    2021 · 7 · 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