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读
[经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释 ]
般若--大智慧。
波罗蜜多--到彼岸。
心--指真心,即真如本体。
[解读文]
经题大意:依大智慧到彼岸显明真心之经。
在般若会上,舍利子问佛:修持般若法门成就的方法。佛叫观自在菩萨回答,菩萨于是讲了心经。
“这部心经是观音菩萨叫我们明心”(南师怀瑾细说《心经》)。
佛法可归纳为戒、定、慧三学。戒是基础,定是方法,打好基础,通过修定的方法,开发智慧。般若智慧是核心。“把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为五千字的是金刚经,再把五千字的金刚经浓缩为二百多字的是《心经》”
(南师怀瑾细说《心经》)。所以《心经》是大波若经的核心,也是佛法的核心。
[经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注释]
观:
“离境观心,离目前之境,观自己的心。观心则无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于一切法得自在。”(南怀瑾:解说《心经》)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是自受用,于一切法得自在。
观世音是他受用,菩萨观察世间声音救苦救难。
[解读文]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行--踐行,修行,依。
深般若--大乘般若。
时--过去现在未来。
〈照见 五蕴皆空〉
照见即看见。
五蕴--色、受、想、行、识。
其中:色,代表物。受,是苦乐感受。想,是思想。行,是生命的动能。识,是识别。
色是物质世界,受想行识是精神世界。“五蕴皆空”,即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皆空,所以佛教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照见五蕴皆空,即眼见五蕴不存在,是空的,证到了空性。
确认五蕴皆空的意义
虽然未证到空性,但承认五蕴皆空,这是自无始劫以來,观念上第一次颠覆性的转变,知见正确,意义无比重大。
(1),破迷开悟
过去认为宇宙人生是真实的,现在知道它是空的。开悟了, 这是解悟。
(2),转凡成圣
破 见惑,证到罗汉初果--须陀洹,入圣流。已脱离六道轮回,最多只需天上人间轮回七次而已。
照见五蕴皆空的意义
(1),对世间万事万物,一眼看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一切皆空,这是声闻的一切智,证到阿罗汉果。
(2),见到真心
蕴是复盖之意,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失去复盖作用,此时真心显现。
修行的程序:
见道--修道--证道
道指空性。
未见道的人,不管你做什么佛事,例如布施,持戒,念经,拜佛,打坐,禅定等等,都是加行,都是为修行打基础,并未走上了脱生死的修行之道,还要在六道中轮回无量劫。只有见道,具有空性见,证到罗汉初果才进入修行程序。从这时起计算,修行三大阿增祗劫能成佛。
见道是文字波若,修道是观照波若,证道是实相波罗。
见道--了知五蕴皆空,确认五蕴皆空。
修道-- 不仃的观察、默认五蕴皆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孟子)。修道的功夫,就是把五蕴皆空的观念由生变熟,把五蕴不空的观念由熟变生,直至遗忘, 就成功了,证道了 ,证到罗汉果位。这是很难很难的事,所以须沱洹一般需要天上人间 七上七下才能证到罗汉果位。
〈度一切苦厄〉
照见五蕴皆空,真正看到了五蕴皆空,即证到了空性,此时具有一切智,见世间一切事物,一眼看破,一切都是空的,看破就能放下,破除我执,了脱生死轮回的一切苦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