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习笔记医事思考每天写1000字

为什么医学发达了,患者的满意度并没有提高?

2018-05-04  本文已影响89人  白立平

-1-

今天早上,同事在单位群里发了一张幻灯图片(如下图),他正在参加一个医患沟通技巧培训。

正如图中所讲,当今的医患矛盾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患方的期望值高于医生的能力”;

“医疗的花费高于患者的承受能力”。

为什么医学发达了,患者的满意度却没有提高?

仅从患方的期望值而言,似乎就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我们对一件事物满意与否,取决于客观条件是否和主观期望相符。它由每个人的感受来确定。

当我们只想吃饱的时候,得到两个馒头,会感到很满意。如果我想要一桌豪华餐,得到两个馒头,我会非常不满。

在人均寿命不到50岁的年代,活过了60岁,我们觉得很好了;在医疗发达的今天,活到耄耋之年,如果被高血压,脑梗塞等疾病困扰,我们会抱怨医学无能。

当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的期望值会跟着膨胀,于是,就算客观条件已经很发达,我们可能还是不满意。

当面临艰难困苦的局面,我们的期望也变得保守。经历过洪水,地震等劫后余生的人们,会感慨“活着就好”,即便残疾也会庆幸自己免于灾难。

人的期望值会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善而水涨船高。

虽然当今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带来的不是患者更大的满意,而是更大的期望。

也许可以这么说,未来,不论医学达到什么成就,如果我们的期待值不能够涨停,就永远不会真正满意。

逻辑思维,曾做过这样一期音频:《医学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对罗胖谈到,他过去当医生,总是想着治病救人,攻克疑难杂症。而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任何物种都在进化,进化的过程必然会有基因变异,如果变异的结果不能适应环境,就被自然淘汰。

从这个视角来看,人类的一些疑难病,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不能适应环境的基因变异,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医学是无能为力的。

这个观点,是不是觉得太过残酷?

我们的意识形态,看重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决不允许轻易接受死亡和被淘汰。

所以,我们寄予了医学无限期望,希望它向死亡宣战,挑战“自然选择”。

那位医生说,做医生的时间越长,就越知道医生最大的使命,是当好每个人后半生路上最好的旅伴。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一句名言。

作为患者,如果从陪伴的角度去理解医生的职业,也许我们会自动放弃许多对治病的执念。

我们对医学寄予期望,更要多一些对医学客观局限的认知,以便了解自己期望的边界。

作为医生,在病人面对最糟糕的现实面前,用自己的智慧给病人以希望,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陪伴他们走下去。

也许只有这样,医患双方的满意度,才会有所提高吧。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