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关注当下的自己
断舍离(二),生活方式。
《断舍离》,山下英子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第23次印刷,192页,约11万字。
序
001 为什么读?我的随身物品、家、生活习惯,需要重新审视。希望把自己从旧物和旧思维中解脱出来,以自己为中心绘制现实地图,过更简单并丰富的生活。
002 读什么?希望从三个角度解读和思考这本书:一是断舍离的界定和背后的道理;二是断舍离的做法;三是我如何践行断舍离。
断舍离的机制
001 断+舍=离。从物品出发,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进家门,舍弃已有的不适合的东西,从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从心态出发,放下一些眼前的利益,顺从自己的心,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002 断舍离不同于整理法。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其终极目标不是把房间弄干净,而是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
断舍离的本质
001 以自我为轴心,将时间轴放在当下。对当下的界定因人而异,长短可以有差异,但要选择对自己合适的界定。可以学习小孩子,活在当下,对时间和环境变化的知觉更敏锐。
002 关注机会成本。舍不得东西时,比较下保留东西带来的收益和造成的损失。
003 不断选择,培养感应力。反复实施“断”和“舍”的过程中,可以对物品、事情与自己的关联度、重要性等有更敏锐、准确的感应。如同人在健康的状态下,更容易实现“只在想吃的时候吃、只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吃足就放下”。
断舍离面临的障碍
001 断舍离的障碍,有自我、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所以要正视其障碍,也不要求一下子就做到。
002 “断”的障碍多来自社会。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使“断”的闸门承载着很大的压力。不请自来送上门的物品,感觉很便宜的物品,没有就会觉得不安的物品,拒绝它们需要额外的意志力。其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捡便宜的心理和折扣陷阱。
003 “舍”的障碍多来自心态。觉得可惜舍不掉,觉得分类麻烦舍不掉,觉得东西很贵舍不掉。这个时候,要观察舍不掉的背后,是否有逃避现实、执着过去,或者担忧未来的心态。
断舍离的执行
001 三件事。“断”要做到三件事,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要的物品。“舍”要做到三件事,收拾没用的破烂儿,卖掉、赠送物品,缩小喜好的范围。逐步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换成需要、合适、舒服。
002 五个步骤。选择场所,扔东西,归类,总量限制,摆放。反复实施,养成不断审视、选择的习惯。
003 选择场所。先选一个最初的场所,完成从0到1的过程。之后,根据时间、目的等选择不同的场所,每次集中完成一个。
004 开始扔东西。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扔起。其次是犹豫不决的东西,从“是否需要”、“是否适合”、“是否舒服”三个角度衡量;衡量时要以当下的自己为轴心。扔的时候,要对物品说“对不起”,还没用到头就舍弃你,“谢谢”你的一直陪伴。
005 物品归类。不断地用三分法给物品归类,先大致分,再细分,以此类推。分类的标准可以按功能、大小、位置等。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
006 总量限制。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五成更美观,书架除外;给别人的展示空间,只放一成,凸显主题。如果有新的喜欢的物品,总量不变,替换旧的。
007 摆放。每一件物品如何放置,要方便取出和收回;摆放的方式要便于使用时自由选择。
008 将同住人的物品抛出断舍离的范围。实施断舍离时,不要试图一并处理同住人的物品,避免增加执行难度,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给予同住人正面的影响。
by 5073 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