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民俗乡土

粽香情浓

2017-10-14  本文已影响335人  范丹霞

范丹霞

2017-10-14 12:56 · 字数 1659 ·

          在古老的婺州大地上,流传着许多民俗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有些民俗已渐渐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有些还依然世代传承着。

      在山青水秀的南山沙畈,至今依然保留着多种民俗文化。如拜山神求雨,木偶戏,八卦铜板结,手工编织各种篾器,手编草鞋,用芒草扎扫把等等……还有许多关于饮食方面的,如手工制茶,农家自酿米酒,正月打年糕,端午包粽子,七月半蒸米糕,冬至做麻糍……

粽香情浓

        喜欢美食的我对吃的印象犹其深刻。粽子,是一种最大众化的美食。寻常百姓家人人都能动手制作的一种小吃。很久以前,人们为了纪念楚国时期的政治家,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纵身跃入汨罗江,所以在端午节包粽子,投入江中。祈求江中的鱼儿不要吞食屈老夫子的尸骨,以此来缅怀这位以身殉国的诗人。而如今,粽子已不再是一种节令美食。农村里小孩满月,办喜事,中秋,或闲时都可以包粽子。在浓浓粽香里,感受生活的幸福……

粽香情浓

        包粽子第一道工序是准备箬叶。用新鲜的箬叶包的粽子特别清香。所以有空闲的山民们都会自己上山去采摘。在清明过后,山上的箬叶就抽出一片片嫩绿的叶子,端午节前是采摘的最好时机。可别以为采箬叶是件轻松的事,要翻山越岭找到箬叶多的地方。而箬叶多的地方往往生长着各种荆棘,一不小心就划伤手臂,扎出血来。有些地方还会有毒蛇出没。我有一次在南山摘箬叶时就遭遇过一条竹叶青,吓得我魂飞魄散……

        将采来的箬叶清洗干净之后要用开水泡过。为的是使叶子有韧性,包粽子时不容易破裂。多余的可晒干,以备下次之需。

粽香情浓

      第二道工序是准备食材。泡糯米,腌肉,以及准备各种馅。

      糯米是要在包粽子的前一天就用清水浸泡透的。不经浸泡的米包出的粽子味道是夹生的。所以糯米必须泡透而且在包咸粽子之前糯米用酱油拌匀,为的是上色,增加口味。当然包甜粽子时就不必上色啦。

      包粽子的馅有很多种,可以按个人口味调制不同的馅。大致可分为甜咸两种口味。甜的多以豆沙,蜜枣为馅。咸的以肉粽,火腿粽,骨头粽为主。可以加很多佐料:蛋黄,板栗,佛豆,青豆,干菜,毛芋,土豆等等。肉一般选五花肉,切成长方形的一条条。也是要在前一天就用盐,酱油,黄酒等调料腌制入味待用。

粽香情浓

      所有的材料准备完毕,第三道工序就是包粽子了。这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评价哪家媳妇手巧不巧的依据。小时候在农村,每逢清明端午这些节日,左邻右舍的主妇们都喜欢聚在一起做清明馃,包粽子。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唠唠家常里短,聊聊生活琐事。浓浓的乡音,淳淳的乡情,在那一刻感觉特别温馨。手巧的主妇,将箬叶轻轻一折,形成一个尖尖角。然后铺一层米,在米上放上肉和各种馅,再铺一层米。米要铺得均匀,把馅料裏在中间,万一露馅了就不好看了。再拿一张箬叶盖上,一折,又是一个尖尖角。尾端也是折成匀均的两个尖尖角。再用绵线一圈一圈缠绕起来扎好,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的有四个尖角的粽子,非常可爱。别的地方也有三角形的,粗短的四方形的粽子,广西,贵州等地也有用芭蕉叶包的扁形粽子。但我始终觉得没有我们家乡的粽子颜值高。

粽香情浓

        记得小时候家里棉线少,奶奶都叫我摘棕榈树的叶子撕成细细的一条条,打结,结成一条长长的线用以代替棉线扎粽子。既省线又环保

        扎粽子的过程中也有点小技巧,扎得太紧了粽子煮熟就比较硬,太松了又软塌塌。所以要掌握好手势,绕线时不紧不松,一圈圈绕均匀。

粽香情浓

      粽子包好后,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在农村老家,几乎家家都有土灶。煮粽子通常是放在一口大铁锅里。把粽子放下去,锅里加水,水一定要满过粽子,否则露在水面的粽子就会煮不熟。灶里添柴火,大火烧开转用小火慢慢焖。在漫长的等待中闻着铁锅内缓缓飘出的阵阵粽香,真是忍不住馋涎欲滴……终于熬到粽子熟了,趁热剥开绿绿的粽叶,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满口糯糯的香香的,真是人间美味呀!

粽香情浓

        多年以后,我离开家乡,到了陌生的城市生活。年年的端午节也会去超市买五芳斋的粽子吃。却再也尝不出家乡的味道。奶奶走的那一年,端午节,我没有吃粽子。感觉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我再也吃不到她亲手包的粽子了。就让那份味道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吧

      难忘浓浓的粽香,因为那是深深的乡愁!

粽香情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