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论语之君子成人之美

2021-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zhujiang0718

虽说论语大家从小便背,上学期间也是学习不少,也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但对其也只是一知半解,对古代的二个半圣人中,只对王阳明了解相对多点,也曾经有过想开悟,当圣人的念头,但也都付诸谈笑中罢了。

对于孔老夫子这位头号圣人,只是朦胧地感觉很牛,其思想和文章了解的很有限,在刷抖音时看到的这个痞解论语,倒是解了很多原来年少时的迷惑,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今天看一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主要字解释

“君子”“小人”:在儒家里,君子和小人指的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和境界,而并不是指标签化的两类人,所以他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君子有可能随时受到诱惑而变成小人,小人也有可能随时受到熏陶,自我升华成为君子。

“美”“恶”:如果翻译成君子要成全别人的美事,不帮助别人做恶事,且不说美事和恶事的标准是什么。这也太肤浅了,怎么是出自大家之手。若真如此,也就不要怪论证和孔子一直被黑格尔瞧不起了。在子张问政中,子日: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然后子张又问,何为五美?子日:君子惠而不废,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里的美和恶都代表了一个人的德行。

“美”:代表一切向善的好的德行,是良知是天理。

“恶”:就是不符合良知,不符合天理的德行。

“之”: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最初的本意,就是到什么地方去。

人之美: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向着美德出发,向着美德靠近。而人之恶,就是不断的向不好的德行靠近。这 里是倒装句,人之美是因,而君子成是果。就是说人之美而君子成。

不成人之恶:就是说人之恶而君子不成。

完整正解: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断的向着良知和天理靠近,也就是致良知。那他就一定是一个君子,不是小人啊,这个过程就是儒家讲的格物致知。相反,一个人如果不断的远离良知和天理,那他就一定不是君子,而是小人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