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侦察”知识,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
都说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虽然父母从孩子出生就与孩子保持连续不断的亲密联系,可以说是陪伴孩子成长时间最长的人,但是孩子的自我保护的天性和保留隐私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会把自己的一切都和盘托出,即使是跟自己亲密无间的父母也是有所隐藏的。当然父母也没有必要完完全全地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只是在孩子尚不能以一个社会独立人的身份融入社会之前,家长应该多多了解孩子,及时地给予提醒和指导,以保证孩子始终处于安全健康的成长道路和方向上。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家长对孩子的真实情况了解越多,得到的孩子的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越多,越能起到预防和改善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如何才能做到真实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如果说在孩子尚未入学的年龄阶段,孩子尚完全处于家长的“眼皮底下”,对孩子的一切自然一览无遗,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完全了解孩子,但是孩子进入上学的年龄段以后,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时间由原来的几乎是“全天候”,变成了早上晚上和周末,这中间的未能接触的时间就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隔膜”,导致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出现一些“空白处”,而相比于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隔膜”,孩子心理年龄的成长导致的对家长依赖程度的降低所带来的“距离感”,更是将这种“空白处”放大。很多家庭教育的问题的出现正是在这些“空白处”滋生的。因此,家长应该在这些“空白处”下一些功夫,以做到对孩子的真实全面地了解。由于这时候与孩子的关系中多了一层敏感性,因此,家长应该学点“侦察”知识,以巧妙化解敏感的同时进行孩子“情报”的收集。
说是“侦察”知识,其实无非就是在做好自我隐蔽的同时最大化地得到方便家长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的孩子日常的表现的信息。自我隐蔽的目的是尽量少的让孩子知道你在“偷偷”的“侦查”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好心办了坏事。由于孩子有很多不想让家长知道的“小秘密”,而且具有“反侦察”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家长才应该具备一定的“侦探”知识。那么家长应该怎样“侦察”孩子以及“侦察”孩子的什么呢?其实,“侦察”什么一目了然,无非是孩子身上可能出现的不良的东西,比如不良嗜好,像抽烟、喝酒、沉溺游戏等等,又比如性格缺陷,像暴力倾向、抑郁、厌世等等。在进行“侦察”之前家长一定要先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至于如何“侦察”,里面就有很多学问和注意事项了。
01 “侦察”孩子的日常行为,要做到“视”、“观”、“察”。《论语》里面有记载孔子如何观察人的道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所谓“视其所以”,是看一个人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看一个人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再看看这个人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孔子说做到这三点来观察人,“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个人又有什么是可以隐藏的呢。虽然孔子说的是怎样考察一个人的品行、才干、能力,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来“考察”孩子。简单地看,其实就是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动机、目的,行为的整个过程,以及孩子平常的业余爱好、兴趣、涵养做整体的观察,即既要重视从显性的行为,又要从隐性的思想,“全方位”地考察孩子,方能把孩子看清看透。比如,看到孩子虐待小动物,可以联想到孩子是否有暴力倾向?看到孩子对乞讨的流浪人员嗤之以鼻,可以联想到孩子是否缺乏同情心?看到捡到钱以后据为己有,可以联想到孩子是否缺乏公共道德?等等等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的苗头,家长就应该及时地给予孩子指导和说教,孩子越早越快改正越好。
02 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孩子的行为。由于家长不可能全天候地和孩子在一起,因此,家长应该经常在和孩子交往密切的老师、同学和玩伴那里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他人对孩子日常行为的描述和评价,有时候更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的真实表现。不过,运用这种办法,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他人的描述和评价毕竟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应该加以辨别,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第二,尽量通过自然轻松的方式和人交谈,不要过于直接,这样有可能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从而不会真实客观全面地告诉你孩子的情况,而且他们可能会把你询问过孩子的表现这件事告诉你的孩子,这样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猜忌。不过,相信在经常话的与孩子的老师、同学、玩伴“交流”从而形成“机制”之后,他们会了解你的用意,孩子也会理解你的良苦用心的。
03 直接与孩子坦诚交流。多与孩子交流本来就是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体现着“言传身教”的中“言传”的重要作用。平时的交流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孩子,从而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交流发现孩子的思维、思想等方面的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更正。家长不用刻意去追求交谈中能发现什么问题,在确保做到与孩子经常交流的前提下,有意思的注意孩子的“遣词用句”和态度、逻辑即可。孩子毕竟心智尚不成熟,在与家长交流的情况下会自然而然的暴露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也不必大惊小怪,应该慢慢引导和小心警惕,一次引导如果不成功就多凑几次,孩子改正了之后再在以后的交流中检测确认,孩子的问题一般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解决。只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观念是家长要加倍警惕,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能任由孩子的错误观念发展,应及时耐心地帮其改正。
0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特殊时期和特殊事情,这时候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比如说孩子做事鬼鬼祟祟、蹑手蹑脚,这时候孩子心里肯定有猫腻,家长必须留神。在孩子正常上课期间要及时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周末和假期则尽量不要让孩子独自出行,以免孩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如果是孩子坚持出门,家长应该陪同。如果孩子持续不断的鬼鬼祟祟,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出门,不过要悄悄的跟着孩子一探究竟。如果孩子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可以通过交流试探孩子的心思。但要是孩子不肯吐露心迹,家长应该悄悄的观察孩子的表现,必要时可以查看孩子的房间和书包等。当然,无论采取哪种特殊方法,目的都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但即使是这样,孩子基本的个人隐私必须得到保障,孩子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
当然,学习这些“侦察”知识并不是让家长成为“侦探”,而是确保孩子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的“权宜之计”,毕竟孩子安全非小事,健康成长便是天。孩子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安全和健康这两大基础上,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家庭,很多时候要根据自家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了解孩子的方法。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家长们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赶紧来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