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悟人生——董承一问解危局
激励大师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而文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恰恰相反,文若河老师主张大家要学会示弱,因为,示弱也是一种达成目标的策略,示弱并不表示人格的卑微和能力的低下,正所谓示弱不弱,方是英雄本色。
原句摘抄:“某焉敢?”——董承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情景回放:灭吕布以后,曹操把刘备带回京城,名义上为刘备请功,实际上是为了监视和钳制刘备。到了京城,刘备自然要觐见皇帝。
一叙族谱可了不得,刘备是皇帝的叔父,皇帝正愁曹操等人对自己虎视眈眈,天天活得战战兢兢,没个帮手呢,如今有了这样一位枭雄“皇叔”,真是找到组织有了依靠了,自然喜上眉梢。
曹操后悔了。他心知肚明,如果皇帝依仗刘备,将来势力壮大起来必然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在抢班夺权的道路上快马加鞭了。曹操的步步紧逼,让皇帝非常不爽,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堂堂皇帝?所以,皇帝昭见国舅董承,密令董承为国除奸。
由于曹操羽翼甚多,为了保密起见,皇帝假意赐给董承锦袍玉带,暗暗地把诛杀曹操的诏书缝到玉带里(即“玉带诏”),让董承回去细看。
事情真是太巧了,董承出宫的时候,正好碰见曹操,曹操生性多疑,知道锦袍玉带都是皇帝所赐,就令董承脱下来反复检查,又穿在自己身上,问左右衣服的大小是否合身,左右连连夸赞,曹操就对董承说,那你把这衣服给我吧。董承当然是千方百计找理由不给了,曹操更加怀疑,盘问董承,你不给我,是不是这衣服里有什么秘密啊?千钧一发之际,董承该怎么办呢?书中写道:承惊曰:“某焉敢?(我怎么敢呢?)”
问句分析:“某焉敢?虽然只有三个字,但背后却有着丰富的潜台词。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在潜意识里都有被尊重、认为自己十分重要的心理需要。汉代的董承虽然不懂现代心理学,但他的一句:“某焉敢?”正切合了曹操的这一心理需求。
曹操会顺着董承的这句话思考下去:是啊,我是什么样的人?手握军权、赫赫威名,连皇帝都怕我,一个小小的董承,他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我眼皮底下使花招呢?这样一想,在曹操的意识里,他自己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相应的,他对董承也就愈加轻视,正因为轻视,所以也就放松了警惕。
他哈哈一笑,把锦袍玉带还给董承,告诉他,皇帝给你的东西我怎么能要呢?我和你开玩笑呢。这场让人心惊肉跳的盘问,就这样在曹操的自大和疏忽中收场了,董承以示弱化解了危局。
职场启示:在现代职场,示弱是多数人不屑为之的,认为那是相当没面子的事。《三国演义》中董承以示弱扭转危局的故事告诉我们,示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示弱只是一种达成目标的策略,并不表示人格的卑微和能力的低下,正所谓示弱不弱,方是英雄本色。
我们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罗斯福总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演讲,实际上,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谈判代表正是以谦恭有礼的微笑向美国示弱,使美国放松了警惕,结果日本在美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偷袭了珍珠港,给美国沉重一击。所以,示弱有的时候确实是麻痹竞争对手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现代竞争激烈、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企业若想达到取胜的目的,以强势示人是手段,示弱也同样是手段,刚柔并济往往效果更好。
这是讲企业,那么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弱”不示弱。比如,明明自己在工作中有问题了,但碍于面子,或者出于保全自己职位、待遇等种种考虑,比较容易出现死不认错、推卸责任、拿着不是当理说等种种不良现象,所以,职场中认错难、道歉难的现象比比皆是。
但,越是这样外强中干的故意遮掩,越容易让上司、下属或同事产生反感,因为咱们一开始就说了,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明明是你的问题、你的错误,你却不肯示弱,非要转嫁给别人,说轻了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说重了是对别人利益的侵害,反映出你这个人品质的恶劣,大家想想,一个品质恶劣的人,在职场上又能强悍多久呢?
——选自文若河老师《三国经典108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