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具体,意外
前几天听《罗辑思维》中的一期节目,是讲如何给别人传达信息的。主持人是罗胖请的一个台湾人,是脱口秀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据说很有名,虽然我之前没有听说过他,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他讲的确实很精彩,他的节目主题本身就是讲如何有效的传递信息,结果他讲的信息过了几天之后,我竟然依然历历在目。这说明他不但用嘴说而且也用实际行动在传递一个思想,就是他的方法是多么的有效和实用。这就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在节目中讲的主要思想是:要把你脑中的信息成功的复制到别人脑中,要具备三个要素:简单,具体和意外。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让别人对你传递的信息难以忘记。他说明了人脑的结构,也举了很多简单,具体,意外的事例来阐述简单,具体,意外的威力,这些事例的画面感和代入感都让人难以忘记。
我想到的却是反过来的情况:如何将别人说的或者书上写的不简单,不具体,不意外的信息转化成自己能够理解的简单,具体,意外的信息。我认为反过来的处理过程更重要,更优先。因为要给别人传达有效信息,首先你自己的脑子里必须有很多简单,具体,意外的信息和知识。我们脑子里的信息和知识都通过读书,观察,实践作为途径获得的。而从这些途径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绝大多数都不简单,不具体,不意外,让人难理解,没有冲击力,也记不住。虽然大多数的作者都想将一门知识或一种思想转换成让人容易理解的文字或者其它传播媒介。但是因为人脑的复杂结构,别人的容易理解不等于你的容易理解。再者,不是所有作者都那么有智慧,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清晰明白的写下来。况且,很多写作者自己都是一知半解,糊里糊涂。这也就是为什么学习和成长如此的困难,因为你的周围充斥着复杂,难以理解的信息。简单,具体,意外的信息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一种需要智慧和劳作才能得到的成果,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自动出现的恩赐。
高超的烹饪能将各种各样原始粗糙的食材通过各种烹饪技巧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精致美食,满足人们的味蕾和胃口,让身体容易消化和吸收。同样的,高超的信息处理技能能够将各种粗糙的原始信息,像处理食材一样,去皮,切块,使用各种调味品,通过炒,煮,顿,蒸等等手段,将原始信息分解,加工成我们大脑能够吸收的简单,具体,意外的信息和知识。每个人喜欢美食,身体也自动能吸收美食的营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美食。相反的,大多数人并不会做饭,如果自己一个人,就只能吃没有营养,难以下咽的垃圾食品。我们不应该期待别人给我们做一顿美食,而应该通过学习和训练自己的烹饪技能。如前所述大多数的信息传达者都不合格,或者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懂装懂,或者没有技巧将信息有效的传达。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掌握的信息处理技巧能够能加幸福感。因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发现,人的幸福来自于成长和自我优势的发挥。而掌握高超的信息处理技能是个人成长和优势发挥的必要条件。从物质回报角度看,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谁能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谁就能有更多的物质回报。
那么,问题归结到学习如何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高明的厨师上了。成为厨师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和信息处理者就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和更艰苦的实践。我推荐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单:
《如何高效学习》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逻辑思考力》
《Mindset》
《成功,目标与动机》
《精进》
《把时间当做朋友》
《新生》
《精进》
《让大脑自由》
《万万没想到》
《异类》
《学习之道》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逻辑学十五讲》
《精力管理》
批判性思维系列书籍(《如何提问》、《批判性思维工具》、《批判性思维》、《好好讲道理》)
《迈尔斯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的章节
《人是如何学习的》前三章
ShapeShifters Club网站中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