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摘记

灵峰探梅

2018-03-06  本文已影响4人  卿若安

去年过了一个长长的寒冬,今年正月已是阳历三月,天气渐暖。

早知灵峰探梅是个赏梅的绝好去处,可来杭这么多年,一次都没有去过。杭州赏梅的地方颇多,尤其是孤山的梅,我是去了不少次。孤山赏梅,方便而又有情致,还有好听的故事。而我又有一个怪毛病:在一处既然赏过了,就不会再去第二处,颇有点从一而终的味道。

喜欢孤山的梅花,孤山在西湖中间,沿着白堤就能走到,而孤山的梅花因为林逋的“梅妻鹤子”而闻名中外。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林逋也写下了许多有关梅花的诗。其中《山园小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句。

今年下了决心,打算弃近从远,想去灵峰去探一下梅,想领略一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梅"。

周末是个大好天气,气温一下升到30度,真是赏梅的好时机。

坐7路到洪春桥站下,我就开始迷茫,对植物园地形和规模的敬畏一下就上来了。打开万能的某电子地图开始导航,沿着大路直走,可系统说方向远离了,不得已问了植物园的一个保安,保安说就从这个路口进,还说选得时间真好,现在是梅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再迟来半个月就差了,运气不错。

顺着保安的指示,进了大门一直往左边拐,看看前面没路了就停了下来,不知道该往那走。忽然从后面走来一群人,叽叽喳喳从我身边走过,听她们聊天的内容,大概也是被导航导错了,现在总算找对了。

哈哈,跟着她们就对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过了前面一个窄口,看到了路标,灵峰探梅的箭头向前走100米左拐。

高大的水杉

路边一块水杉林,高大直耸的水杉笔直地排好着队伍,好像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水杉林的地上潮湿,上面厚厚地铺满水杉落叶,水杉树干上泛着绿色的青苔的颜色,已经有春天的气息了。

草色新雨入帘青

越往里走,春天的颜色越明亮,路过一个不知名的建筑造型时,地上的初嫩的青草,在阳光下发白的水泥建筑造型,棕褐色的光秃秃的树枝,远在天边的白云和蓝天,看过去一层一层的颜色,这是自然的颜色,这更像是生命的颜色,高、低、动、静、粗、细都像在说明存在的意义。

再往前走,看不到灵隐探梅的字样,可前面一大棵一大棵的火红的梅花告诉我,灵峰探梅或就在不远。

稚子不知暗香来
巧笑一瞥最无赖

梅花前到处都是拍照人,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拍照,小女孩很配合地做出各种造型,边上的一位老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到:“这孩子好棒!”

这孩子一听就不同意了:“不能说棒,要说聪明!”说完还撅了撅嘴,太可乐了。眼前的孩子鬼灵精怪的表情,老气横秋的呀呀童言,让人心情大好。

红梅花儿开

在中国梅花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也因为梅花开在冬末春初,落寞清寂的时节更落得与众不同,从古到今有关于梅花的古诗词数不胜数。

我最熟悉的是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每每到了冬天,尤其是下雪天,就会记起这首诗,就像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一样,我期待某个墙角,某个瞬间,一枝梅花出现在我的眼前,能被赞叹能被感动,有“难言之景立于眼前,不尽之意溢出心外”的妙境。

花香自来

果然是满树满树的梅花,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粉白的,大红的。姿态万千,拥拥簇簇,层层叠叠,热闹的,漂亮的,美艳的。好看是好看,却少了一枝清瘦,点点疏梅的古韵,寂寞,孤寂,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的遗憾。

梅花开得繁花似锦

一直往上走,只见一个平坦处,应是路标上七星古梅所在。“七星古梅”是由七株古腊梅丛组成,因形似北斗七星,开花早谢花迟而著称。而今春梅花开,而腊梅尚好,形成二梅争艳的佳景。

二梅争艳

在那里还看到了庾嶺老友的石匾。 灵峰探梅,杭州无人不知,可灵峰曾有“唐梅”,知道的人大概不多吧,而我也是搜了百度才知道“庾嶺老友”的前身今世。

灵峰寺在历史上几度兴衰,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初,寺败僧散,山林荒芜,仅剩残垣断瓦。但在废墟中尚存零星的古梅花,留着一缕清香。这一缕清香,非比寻常,极有可能就是香自唐梅来。

曾有记载,老先生丁步松,“看见灵峰寺古梅树被砍半截”,在老先生1957年11月9日致园林管理处的五言诗中写到“惟爱灵峰梅,往往还独顷,唐梅虽不确,古梅总可称”,还写到“梅树身腰弯,枝叶尚青青,尚留一枝在”。从丁步松老先生的文字中可以得出,他个人不能确定那时灵峰的这棵古梅是不是唐梅,但是绝对可以确定是一棵古梅。

更有《西湖寻梅》中记载,当代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1958年与好友一同去灵峰赏梅,在灵峰寺遗址庭间发现有古梅一株,号称:“唐梅”,尚著一花。“颓龄观化入山迟,老树新花见一枝”。这里的记载就十分明确,这棵古梅就是唐梅。

不仅如此,附近青芝坞的居民也曾传说灵峰有唐梅一株,主干粗如儿臂,枯枝无几,旁生一枝,每年有数朵红花绽放,且与松竹并植,称为“庾岭三友”。可惜的是,唐梅的身影如同幽灵一般,忽而就不见踪影。

而今的古梅是宫粉梅,也是从别处移植过来的,看上去也有些年份了。这样的老梅桩,古朴、静雅,就有了更多的思我的余地。我更喜欢这样山色有无中一树寒梅。

“庾岭老友”四字为著名左手书法家费新我书写。

古桩新枝

七星古梅似乎是这里赏梅的最高处了,不往上走,就只能选择下山。从另外一条路走,有一个牌坊,从牌坊中出来,向后一看,“灵峰探梅”四个金色大字豁然显出。知道身在灵峰,探得如画似梦的梅花,一直没看见“灵峰探梅”的标志,无意中“蓦然回首”,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蓦然回首,灵峰探梅在此 此处可待有缘人

下山的路,多了中古的房屋,白墙黑瓦红梅,一幅富春山居图,很合我的心意。兴致大开,于是拍拍拍,跪着、趴着、蹲着、爬上高处,各种姿势,各种角度,手机拍到没电才方休。痴狂如我,也没有谁了。

屋前梅花待门开 香花小扇佳人约

尽兴而来,称心而归,我给今年的赏梅之行打四星。

后记:

三月六日写完游记,意犹未尽,今日再作一七律,来抒我怀。

说•梅

稚子不识暗香来,借梅一枝欲相问。

风流疏影人不知,清香未减当年恁。

古桩新枝秀春色,草色新雨洗新尘。

屋前梅花待门开,此处可待有缘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