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小屋004 “我执”是根源
我觉得老师有偏见,对学生不公平。来访者说。
心语小屋一个约有一米七的男孩愤愤地对我说。我看着他述求一栏中写着:解决老师偏见的问题。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我是对的,老师的偏见不对。看你咨询师怎么解决?
男孩一脸没有表情。说话声四六板儿不快也不慢,面色发黄,嘴唇颜色有点发暗,外周一圈是紫色。头发直直立着。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一种“我是对的”执念。
又是一个理性执拗男。
“比如,老师对待学生有偏见。就拿看网络小说吧,甲同学看了,老师发现了让回家后放到家里,另一个乙同学看网络小说了就把他的书撕掉了。”
“这两个同学有什么不同么?”在共情之后,开始去引导细切问题。
"甲同学成绩好,乙同学成绩差。”,我发现了问题的端倪。继续探索。他又说道:
“甲同学做事好,一般遵守纪律;乙同学做事不够好。”他继续分析。
“甲同学是第一次,乙同学是第二次。”还有就是“甲同学是自己拿来的,乙同学借别人的····”
当我们基本澄清了问题。我把刚才他搜集的材料汇总让他得出结论。
理论上男孩同意,但我看出他从心底并不是心服口服。
于是,我引导他做了“感知位置平衡法。男孩在老师的身份下,对此事该这样处理,我还提出了如果有第三次你怎么办?按照他说看网络小说都是一个方法处理,效仿的同学增多时该怎样处理?他说:“第一个看网络小说,拿回家;第二个再看那就没收,第三个还看的话,请家长说明情况,第四个·······”听着他说的是有理有据。
我笑着说,你的招数有效果么?他说:“肯定的啊,不能再而三的违反规定啊,作为老师,还能管理整个班级嘞,不能任其蔓延。”
“说得好!”看来你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赞同的统一战线建立后,我说:“如果你作为第三第四个学生,如果有不服气的时候,你该怎样处理呢?”
“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认识制度的约束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 为了一个班级的良好氛围。在中考的关键时候······“他说的头头是道。
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觉察和内省。他说完后自己也点点说,想通了。
看到他嘴唇的颜色,我知道他肝部气有淤堵,内心积压了很多的情绪。一说到这里男孩的眼圈红了,话匣子一下开了······
在班级里,自己成绩不好。自我价值感不足。记得又一次一位老师在讲台上,和别的同学说事情,他走到老师身边,老师就问题有啥事情么?他就认为是刚才的同学在向老师打小报告。因为那个同学和他关系紧张。
在家里,总觉得父母说话办事没有水平,自己的建议正确价值也不听取。
我是对的,你,你们怎么没有依照我的想法做法呢?明明是你是错的啊!
这种“我执”,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公交车上,一个人被踩脚了,对方没有道歉,心中不快,情绪来了,生气发火,你为什么不给我道歉?明明是你错了啊!于是自己一路都生气,导致有做过了站,于是“踢猫效应”来了。美好的一天被“我执”弄糟糕了。
坚持我是对的,应该这样等等,都是“我执”的表现。
“我执”是烦恼痛苦的根源。
(太忙了,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