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东西要先钻一样儿,还是多管齐下?---课子修身004

2022-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轻而扬是谁

学东西要先钻一样儿,还是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图:各样儿尝一口儿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个牛人给过一个答案,就是一段时间内只学一样儿。我说的这个牛人是郑曼青,被称为“五绝老人”,精通诗、书、画、医、拳,而且每一样儿都不是一般的精通,从网上一搜可知,在此不再赘述。

知道郑曼青还是因为他的《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里面介绍了自己之所以能得到恩师杨澄甫的真传,除了天资聪颖以外,还因为他治好了杨澄甫原配夫人的病,可见其医术之高。之所以学医,则是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才拜师精研医术的。

记不清从什么地方看到了,他曾经给出的学习方法是学一门精一门儿,再及另一门儿。如果您刚才真的去网上搜了他的简介,就会发现他自己确实是如此实践的,比如我从百度百科上摘一句“1932年,辞去一切教职,专从阳湖国学大师钱名山攻经学,三年足不出庐。”

不过这种“舍弃”的勇气,确实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大家都知道有“舍”才有“得”,却往往想“得”,难“舍”。别说放下一切事务去专研一门儿了,就是让想要专研的这一门儿做到绝对优先,都是相当困难的。也无怪乎我没能取得好成绩,除了天生愚鲁以外,缺乏“专一”的勇气,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对此也不乏论述,比如荀子就说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强调专一的重要性。

那义务教育阶段,文史哲数理化都是要学的,学校里也不是先教完一门课再教另一门呀,这个怎么说?

“课子修身”嘛,不但要“修身”,还要“课子”,不免有此一问。

我想,这个阶段是需要广泛涉猎并学习的,孔子“年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就是广泛学了十五年以后才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一个人经历了义务教育、高中、大学的教育,到了研究生阶段才慢慢找到一个领域深入进去,从而成为“博士”,成为“专家”。

那在前面的阶段怎么办呢?

需要系统性、计划性、条理性。

系统性一般不用自己考虑,小学、中学、大学,该掌握的内容已经被编好了,按照这个系统进行就好,不偏科就不会造成系统性的问题。

计划性和条理性就是自己的事儿了,凡事有计划,做事有条理,这个习惯养成以后,不光对学习有用。

过了建立知识体系的阶段,后面的就是要“钻”了,“钻”嘛,一次就只有一个方向。

轻而扬是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