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往事之从西北走向中原读书

大秦往事(22):结草的由来

2023-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斯文卿相

共公五年,即公元前605年,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秦共公去世,世子赢荣继位,以后称之为秦桓公。

秦自秦穆公之后,虽然国力日衰,但究竟还留了点家底,其后继位的秦康公、秦共公父子还能折腾几年,还能时不时的给晋国找找别扭,然而到秦桓公继位的时候,秦国的家底经过三十多年的折腾,已经给折腾了个差不多,这时候该怎么办?

好在老天待秦国不薄,依旧给了他一点机会,什么机会?

三个因素:

一:晋国内乱

桓公三年,即公元前601年,权倾晋国朝野的赵盾死去,赵盾死后,晋国六卿开始相互倾轧,国内政局不稳,迫使晋国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

二:楚国崛起

楚国楚成王死后,继位的楚穆王大力向外发展势力,消灭周边诸多小国,进一步控制了淮南、江北等大部分地区,大大壮大了楚国国力,彻底扭转了城濮之战之后的劣势;楚穆王死后,继位的楚庄王便开始觊觎中原,屡次北上,伐郑、伐宋、伐陈、伐蔡等,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

三:齐国复兴

齐国,自齐桓公死后混乱沉寂了三十多年,眼看就要不行的时候,突然出现个齐惠公、齐顷公,在这两代国君手里,齐国国力渐渐恢复,逐步摆脱晋国控制,也开始争夺中原霸权。

天下局势如此,晋国再也不是一家独大,出现了三强乃至于四强,陷入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局面。

秦桓公其人,虽然史书上对他评价不高,着墨不多,但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位很有战略眼光的英主。

为什么这么说?

东出中原是秦国历代君王的梦想,秦桓公自然也不例外,可他怎么东出中原呢?直接与晋国抗衡,国力明显不足;不足就忍着,没有一点作为?没有。

秦桓公的英明之处就在于:上位后除了延续与楚国搞好关系,对晋国形成前后夹击的态势之外,还很英明的将眼光投向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区,哪个地区?

可以俯瞰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号称晋国咽喉,以后引发长平之战的上党。

上党地区当时既不属于秦国,也不属于晋国,被一群称之为狄人的游牧民族控制,这群狄人先后在这里建立了潞国、黎国、皋落氏国、廧咎如国、甲氏国、留吁国等大大小小7个方国。

其中位于山西潞城一带的潞国吞并跟前的黎国之后,变得势力最大,不但成了这一带狄人的首领,还得到周王室的封爵,成了堂堂正正的子爵。

正因为地位如此重要,所以秦桓公上任之初,就加紧向上党一带渗透,努力与潞国搞好关系,维持地区间的平衡,方便时和他们一起,进攻晋国。

秦桓公的这一招不可谓聪明,不可谓不毒辣,于当时而言,也的确是最好的方略。

但潞国既然如此重要,晋国能眼看着他成为自己的敌人吗?

之所以说秦国这段时间倒霉,就在于晋灵公之后,晋国连续出了两代英主。

第一位就是晋成公,晋成公在位七年,除努力稳定政局之外,还很注重跟潞国搞好关系,为了安抚这个调皮的国家,第五年,也就是桓公四年,公元前602年,便将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潞国君王——潞子婴,当上了潞国的老丈人。

潞子婴成了晋国的女婿,当然愿意和晋国处好关系,可他又实在太不争气,做人实在太过软弱,朝政控制在大臣酆舒手里。

而酆舒,却是铁杆的拥秦派,一门心思倒向秦国,逼迫潞子婴断绝跟晋国的关系。

潞子婴不听话怎么办?

随便找个茬,杀了晋成公的女儿伯姬;

还不听话怎么办?

打猎的时候假装不小心,一弹弓射瞎潞子婴的眼睛。

潞子婴实在不堪忍受,于桓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93年向晋国求援。

其时晋成公已死,晋国第二位英主晋景公继位,晋景公晚年虽然搞了个赵氏孤儿,为后人诟病,但总体上还是很英明的。

潞子婴求援的时候,晋国很多大臣都认为潞国国力强大,晋国不一定是对手,所以不主张出兵,晋景公却很英明的看出潞国倒向秦国的危险性。

于是果断的派兵讨伐潞国,很快打败酆舒,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并屯兵稷(今山西稷山南)地,将上党地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秦国能眼睁睁的看着十数年辛苦毁于一旦,于是秦桓公上任后的第一次主动出击就这样开始,这就是辅氏之战。

这一回,秦国兵出偏锋,以猛将杜回为先锋,一直打到晋国辅氏(陕西大荔东),晋景公命令稷地军马迅速回援,在雒(陕西大荔南)与秦军相遇,两军遂展开一场大战。

话说这个杜回,乃秦国千挑万选出来的一员猛将,能空手打死猛虎,上阵之时,使一把一百二十斤重的车轮大斧,所向无敌。

晋国刚开始跟他打仗的时候,是吃了败仗的,眼看秦国就要大获胜利的时候,谁能知道,秦军在大荔遇到一只野鬼,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输掉战争,究竟怎么回事?

秦军几次大胜,打得晋军主将魏颗营中闷坐,没有丝毫主意,当天晚上,梦见有个老人对他说:

辅氏三十里处,有个青草破 ,来日大战,将杜回引至青草破,自有人帮你。

左右也没什么好办法,魏颗只能照办,来日照旧大败,将杜回引到青草破,奇怪的是,本来异常骁勇,健步如飞的杜回到这里以后竟一步一滑,连路都走不稳,敌人如此倒霉,魏颗还等什么,急忙上前将他擒住并砍了脑袋。

这就是结草衔环中的结草,辅氏之战:

晋国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赢了,没有赢在兵强将勇,而是赢在了鬼神的帮助。

秦国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输了,没有输在战略,而是输在一只在大荔地区偶然相遇的野鬼。

那么,这只野鬼为什么要帮助晋国。

晚上,魏颗又梦见那个老头来了:

他是谁?

魏颗父亲魏武子魏犨的老丈人,当年魏犨有个十分宠爱的小妾,活着的时候一再交代说,等他死了以后不必让小妾陪葬,找个好人嫁了她也就是了。

本来说得好好的,可临死的时候突然反悔,竟然决定要让小妾陪葬,魏颗呢,坚决不同意,认为父亲那是临终前胡说八道,必须按他清醒时候的意思办,于是给了小妾一笔钱,把她给放了。

对魏颗而言,这本来是一件小事,谁料竟让小妾的父亲,一只死了多年,还没投胎的野鬼前来报恩,在青草破结了无数的草疙瘩,专门对杜回的下三路下手。

魏颗就这么莫名奇妙的立了大功,以后被封在令狐(山西临猗),其后代以封地为姓,衍生出个令狐氏,令狐冲应该就是他的后人。

魏颗当然是好人有好报,可秦国呢,倒霉的时候,一只野鬼都敢上门欺负,秦国该怎么办?

辅氏之战战败,秦军只好灰溜溜回去,又是多年无力东出。

而晋国呢,灭掉潞国,打败秦军之后,晋景公又一鼓作气,灭掉甲氏国、留吁国、铎辰国,彻底占领上党地区,让秦国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