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场景革命》
用户的深度分类,场景化衍生社群,社群又催生新的场景
1、场景造物的生态逻辑,用户被深度分类,形成社群,每个人有自己的小世界,网格化。
2、场景造物的体验逻辑,有时候人喜欢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处的场景级场景中自己浸润的情感。
产品的情感特质。
群体性的孤独 新的商业机会
在抽象用户对象的时候,角色的修饰似乎不够了,可以增加一个特质的属性,用于适配各种场景
急性子就快,慢性子就慢;快就好,慢就不好吗?
从角色分类到情感分类
3、场景造物的人格逻辑 打造富有人格魅力的社群(QQ部落)英雄(达人/网红),基于信任的连接与产品营销(微商)
产品的情感属性,改变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观念和精神。
4、场景造物的势能逻辑
流量与场景之争,产品是留着用户,还是用完即走?
产品与人,产品需要分层
在微应用中,人成了最大的场景,关注人的功能需求外,建议更多的去挖掘工作类产品中人的情感诉求。
产品分层的同时,建议对用户进行深度分类(角色分类的同时增加特质的分类,如急性子、慢性子、强迫症等)。
场景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张互联网连接人与物而产生场景的工具
场景依赖人,没有人的意识和动作就没有场景
生活类有很多场景,购物,阅读,社交(沟通),点餐(用餐),拍照,出行,开车,运动,支付(二维码支付),排队
工作类场景?这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研究国网应用架构,其中的微应用部分)
思维范式
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
场景的本质是对时间的占有。拥有场景就拥有消费者的时间,就会轻松占领消费者心智。
微信7.0推出的强提醒功能在排队场景中的使用,不但没有占用时间,却是释放了用户的时间,这种场景更值得挖掘。
引爆公众话题
共享经济源于人口红利,所以要开放三孩?
场景洞察--如何发现新场景
挖掘用户痛点,让用户的工作更有意义
衣、食、住、行、游、购、娱 方方面面的场景中不断的挖掘用户痛点,创新体验。延伸场景。
比如行的场景,延伸了同城快递、延伸了鲜花速递等服务
场景的引爆,背后肯定是满足了人们的某种渴望和追求(情感诉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场景,创造了新的品类。
避免爆品后昙花一现,需要持续的提供用户体验,新的体验。这一点是特别困难的。
用户对产品的某一属性敏感,比如价格的敏感。价格敏感催生了各种团购、拼单,最终出现了拼多多。
人与每个事务的连接点,都可以触发一个新的场景,衍生出新的商业机会。比如携带儿童时购买飞机票这个事情。
先有场景,然后再有功能;可能一个场景会衍生出很多产品功能,更能解决用户痛点,提供更好用户体验的功能才能胜出。
场景提炼出用户需求,再有产品需求。
为场景的溢价,为细节付费。
APP人格
产品在粉丝的建议和意见中成长,产品是由粉丝持续投入养成的。明星算是一类产品吧,想想他们如何被养成。
关于“微应用中的场景思维”的建议。
推荐产品负责人看的一本书《场景革命》。
微应用的产品形态下,“场景”成为最核心的要素。什么场景?如何去洞察场景?利用场景?《场景革命》对其有比较系统的讲解与分析。
虽然书中大部分都是围绕生活场景去讲解的,
但我们的产品负责人可以从生活场景中得到启发,用场景思维去思考用户的工作(业务),形成我们自己的“场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