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某某不是马某,学会分辨网络信息真假
2022-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会表达的人
前阵子群里有不少人转发一条关于马某的信息,凭着直觉,我觉得这个马某肯定不是我们想的那个马某。
我看了下这条信息,看到年龄,我就知道我的直觉是对的。
这条信息的误导性很大,小编为了吸引眼球,硬是把某某变成了马某。这很损害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狼来了的事情多了,民众以后就不信了。
作为时常在互联网冲浪的人来说,鉴别真假消息,是基本素养之一。
这种素养就像预防电信诈骗一样,接到陌生电话,心里有个基本防备。人有防备心里,就不会容易上当受骗。
互联网的假信息很多,多到数不清。造谣满天飞,辟谣跑断腿。造谣的成本低时,谣言就层出不穷。
整治谣言靠立法,也靠个人对谣言的分辨。
看到一条信息,不要脑子一热就转发, 就相信,至少要思考下,查验下真假。
我看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确定是真假时,会多个平台进行搜索,甚至到权威网站进行查询,目的是提高分辨信息的能力。
每个人遇到假信息,不会是最后一次,今天遇到,明天也会遇到,以后更是会遇到
养成核实信息的习惯,就派上用场了。好处是,你能保持自己想法的独立性,不会受网上信息的迷惑,看谁有道理,就信谁。
保持一种理性,回归到常识,回归到事实去。练习久了,对信息就有一种敏感性。
例如,看公众号的文章,看标题的话,你能判断出哪些是广告的标题吗?
你可以对比下,正常文章标题跟广告文章标题的不同之处。
做过比较后,多练习几次,就能分辨出来了。
昨天讲到信息茧房,就是对信息失去分辨和怀疑,导致被算法给的信息包围了。
每次的假信息,都是一次练习,借假修真,修的是独立思考,分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