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0」简单点,Less is More
我们都在一直往前跑,回过头看记录是每个好像都很相似但又不太一样的十天,这六十天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说不定过许多时间回来时它们会变成一个“better me”的人生准则,也或者是测试自己是否被植入“木马程序”的确凿证据。
贵不在多
在学习的时候我有随手记录的习惯,甚至看到电影时看到怦然心动的句子我也会进行誊抄,所以我积攒了一本内容丰富的阅读笔记和两三个内容丰富的线上笔记账户,包括手机里多到不行软件也能把我的收集癖好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一段时间也沉迷于罗列自己的已经完成的书单和影单,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但说实话可能我已经回忆不起其中的某些具体内容,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是在质疑自己,做这么多输入好像意义不大的样子。

之前做实习老师时我们常常开玩笑地讨论,学生要是问“到底读书有什么意义”时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当然进行阅读和记录不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事,我们所有正向的价值观与素养都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龙应台也曾在她的演讲中提及:
知识是外化的材料与工具,而最终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在他生活和行为中的,才是素养。
虽然我们知道输入绝非没有意义,但它们却又效果的区分,能够在学习的同时理解它们的意义并将之举一反三应用起来,或许是知识利用比较高效的做法。新的十天我并没有进行太多新知的学习,而是进行旧知识的回顾整理和信息的简化与区分。做了一份《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行动指南,在输出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可以不用参考笔记就能回忆出书里的大致结构和内容,这大概真的就是分享与应用的魅力吧。在真正吸收内容的同时,我也确实发现对行动指南的应用也提高了我阅读其他书籍的速度与理解力。

1+1>2
新的十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组建了一个英语口语的学习小组,伙伴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在相互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可以收获更多的信息,也确实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记录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平衡学习的数量与质量,保证每周可以有定期复习的安排,不至于在记录之后又把它们抛之脑后。
同时对这周阅读的新书《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进行刻意的应用和练习,使用横向的排版,给主题和思考留白便于后期的复习与应用,恰当使用图表和框格保证内容的条理性,不得不说这本书虽然废话多,但是可以应用的操作还是值得一提的。

生活不只有学习,还有吃的啊
和小姐姐们组建了一个约饭的微信群,虽然已经胖了十斤还是毅然决然向美食低头,说不定可以成为运动的理由不是......每次尝到好吃的东西真的会有大大的满足感,况且饭桌可是交流分享谈八卦的不二之地。为了可以吃好吃的怎么可以不好好学习提高能力赚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