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鸡蛋,这位妈妈赔上了女儿的幸福
①
同事小樊今天跟我说她离婚了,她想争取的都争取到了,可依旧深度悲伤。
她是远嫁的姑娘,从恋爱到结婚都没跟父母商量,婚前把男方带回家让他们看过一次,父母都不满意,但她压根没管那些。后来结婚的时候没回娘家办酒,娘家也没给嫁妆。
男方和他家人对小樊都很好,加上小樊好强,踏实,勤奋,她成了实打实的一家之主。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让她内心极度渴望幸福,于是把这到手的幸福抓得很紧。她把男方死死管住,工资全部上交,拿不出钱就吵甚至动手,不顾场合的责骂对方。久而久之,男方被压得喘不过气,用谎言,出轨来回馈她,直到离婚收场。
小樊说,“知道我为什么要远嫁吗?因为我想离我爸妈远点”!
原来小樊有姐弟四个,她是老三,头上的姐姐生出来就被送人了,爸妈一心要个男孩,所以她出生的时候爸妈很失望。家里三个孩子她最不受待见,粗活累活都是她的,读到初中妈妈就劝她不要读了,却依然支持姐姐读。每天的早餐,弟弟碗里有一个鸡蛋,但她没有,从来都没有。这一发现让她确定自己是不被爱的那个。心,伤透了。
后面她独自外出闯世界,故意嫁得远远的,一年也不给家里打几个电话,心底对他们热络不起来,就想着离父母越远就可以避开心底的痛楚。可事到如今,她发现那个“鸡蛋”始终留在潜意识里,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她的行为。这些年她一直在拼命地抓着幸福,用力过度却不自知,到头来一场空。
因为一个鸡蛋,这位妈妈赔上了女儿的幸福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父母的爱是最珍贵的礼物,若子女无法从父母处获得,则终其一生都将苦苦追求,然则哪怕鏖战一生,也常常会以失败告终。
②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不管他们是有心还是无心,伤害就是伤害了,遮盖不了。并且原生家庭的不幸,很可能会毁掉子女的婚姻。
高中一男同学,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努力,在一线城市买了车、房,并娶妻生女,让亲妈妈过来帮他带孩子。老人家极度重男轻女,逼着儿媳妇生二胎,而且一定得是男孩,说按老家的观念,不生男孩就算领了结婚证也不算夫妻,还会让老人在老家抬不起头。
同学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从小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长大,所以并不否认母亲的观念,不过也没勉强老婆。而老婆完全不这么想,都9102年了,还有这种偏见,坚决不生!
老人不依不饶,甚至鼓动孙女跟妈妈要小弟弟。儿媳妇受不了,同学又不会调和,双方意见无法统一,俩人离婚。男同学伤心欲绝,因为他深爱着她,深爱着机灵可爱的女儿,他努力学习,拼命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个幸福的家庭……
真是可悲又可气。一个高知的男人,按理来说有足够的认知和能力避开这个家庭悲剧,却眼睁睁让它发生了。能说他不作为吗?也许他也认同老家的那套观念呢。
因为一个鸡蛋,这位妈妈赔上了女儿的幸福深度心理学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的一生,包括言谈举止和心灵能量,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会因为个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消失。
小樊因为从小缺失爱,所以一直到40岁都在寻找。男同学虽然高学历,但到现在都不明白自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也不认为父母的观点有错,这样就算再婚,恐怕也难幸福。
那我们对此就没办法了吗?
因为一个鸡蛋,这位妈妈赔上了女儿的幸福③
当然有。那究竟该如何降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呢?
闺蜜小馨生长在有家暴的家庭,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先是父亲经常性的给母亲的耳光和拳打脚踢,母亲的软弱,再是做留守儿童期间寄人篱下的经受冷漠和无奈。她从小就立誓一定不要找父亲那样的男人,一定不要像母亲那样软弱,一定要努力有个温暖的家。
她经常通过书写心得,或者跟最好的朋友吐槽心中的压抑。在这个过程里,情绪和态度都会被渲染,会主观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有时甚至会夸大一些事实。而在好友的安慰中,她也会思考一个问题:这么痛苦的经历看起来都是悲伤,那自己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这个问题让她逐渐看清自己,并意识到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她把过去重新剖开给自己看,最后发现父母有对她好的方面,也明白了父母那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他们曾经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创者,他们不是不爱,是不知道怎么爱。
后来她嫁给了爱情,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拼命弥补自己缺失的亲情,给孩子足够的爱。也原谅了父母,内心平和。
因为一个鸡蛋,这位妈妈赔上了女儿的幸福就像《这不是你的错》书中所说:其实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双重故事,异地是问题的故事,一个是解决的故事。
而重新讲述你的故事(写出来或者跟人诉说),就是让你能够看到另一个层面,发现你未曾觉察的主观真相。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的未来在自己手里。放过自己,朝幸福前行。
如果你也有受伤经历,不妨说出来,承认它,摆脱它。然后做个阻断,把曾经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在今天的觉醒中截断,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全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