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憨山老人: 若不痛下手,焉能成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85991/329693a7724ff894.jpeg)
节选憨山老人年谱:
[我八岁的时候开始到附近的学堂里读书,当时寄居在离家不远只隔了一条河的亲戚家里。母亲曾告诫过我:“上学期间不许私自回家!” 但我当时很是恋家,在学堂只过了一个月,我就回家了一次。等到了该回学堂的日子,我却因为十分依恋母亲而不愿意离开家。母亲因此大怒,然后就开始鞭打我,一直把我赶到了河边。但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登上船离开。母亲见了变得更加愤怒,走上来直接用手提着我的头发,就把我扔到河里去了,然后母亲看都不看我一眼,头也不回地就回家去了。当时祖母在一旁看见了,吓得大声呼喊,马上过来从河里救起我,并把我安全送回家里。没想到母亲却一脸无情的说:“像这种不才之儿,不淹死他留着他有什么用呢! ” 于是母亲又开始打我,并把我赶出了家门,没有一丝一毫要留我的意思。我当时私下以为母亲真是心狠,从此之后我在外面的学堂读书期间就再也不会思念家了。而母亲常常隔着河,一个人默默的流泪,祖母看见了就骂母亲说对我太心狠了,母亲回道:“就是要断绝掉他这种对家的爱恋和依赖之心,然后他才能够专心的读书啊!”]
我最开始在读到这段的时候,眼泪哗哗就下来了,这种深明大义的大爱甚是难得可贵,能有这种母亲,孩子又怎么会不成就呢!
憨山老人在其梦游集里经常会用到一个词:软暖习气。对此憨山说: 生来只知害怕饥寒、贪求饱暖,一入空门,因循俗习,游谈终日,捧腹纵情,徒骋六根,备造众恶。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随顺自己的习气,只知道贪图享乐,不能吃苦! 若世间人有软暖习气,则事业不成;若学法人有软暖习气,则道业不成!
一个普通人每天忙忙碌碌,为了什么呢?无非是为了这个身体吃的好点,穿的好点,感觉好一点。若一个学法之人不能离欲去爱,远离五欲六尘的侵染,又怎么能够专心来学法修行呢?若是一味滋养习气和贪图享乐,那和俗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代人学法最大的障碍有两个,一是自己的烦恼习气重,二是面对的染缘和诱惑太多。憨山当时慨叹:“软暖习气者,放眼都是! 想找一个能一心为解脱的学人,就像从沙里边拣出金子一样困难,不是说绝对没有,只是说非常稀少了!” 现在离当时差不多又过了五百年,今天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当学人业力习气薄、染污少的时候,修行起来是很容易成就的,古人一言一句下就明悟大道就是如此,这就像一个人踩在浅水坑里,旁边有一个人拉一把或自己稍用力一抬脚就出来了。但当学人业力深重、烦恼炽盛时,就如深陷在泥沼里,几个人拼尽全力都难拉不出来,要怎么出来呢?这时候就特别需要简要直接和大力猛烈的手段了,就像一个人病的很严重了,必须得用奇方大药,加大剂量才行。因此,不历阶级、直指人心、见性成fo的禅宗,在这个时代更为需要。
由于业力,人总会不自觉的被习气牵引走,即使学法人也不例外。俗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入流。因循自己的习气就像顺河而下一样容易,一个念头没看住,等察觉到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跑了老远了。学人若想逆自己的无明习气,就像是推着一块大石头上山一样困难,每走一步都是异常的艰难。但一个人若想解脱生死,「离欲去爱」是必经的阶段,也是自己能专心修行悟道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古人和今人没有差别。我们是幸运的,古人已经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如何做了。面对累劫积成的习气,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逼自己一把!
正如憨山母亲逼憨山断绝对家的思恋一样,真心想了脱生死的人自然会主动自己逼自己,明眼的善知识同样也会用各种方法把学人的意识思维心逼到一个看似无路的绝境中。禅师接引学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善于利用当下近在眼前的善巧方便, 截断学人习惯性的言语知解, 逼使学人无可用心, 无路可通, 使其陷于疑塞绝境之中, 然后就有可能使学人打破生死命根、跃入悟境, 宗门的这种施设被称为“逼拶”。
昔了义禅师参访原妙禅师,久久没有入处,有一天就发誓道:我若七日不证道,就一定离开这里!”于是,便竖起脊梁,万缘放下,精勤用功,乃至废寢忘食。夜间为了防止昏沉瞌睡,了义禅师就坐在悬崖边的树枝上,通宵达旦。经过这样的苦修,不到七天,了义禅师终于豁然大悟。
昔海明禅师来到黄梅破头山,见泉石幽深,遂结茅而居,自誓云:“若不明此事,终不出此山。” 于是,便过起草衣木食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海明禅师曾依《高峰录》,以七日为限,意欲克期取证。一日,海明禅师登上万丈悬崖顶端,自誓云:“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了!” 于是便站在悬崖边上,猛力参究,从辰时站到未时,忽然,海明禅师只觉人境浑然两忘,唯见一平世界,更无坑坎,遂举足径行,不觉堕入崖下,摔伤了一只脚。到了晚上,海明禅师翻身负痛,悄然有省。
雍正在位时对禅宗当时的破败不堪非常忧虑,也用类似手段逼迫学人克期求证。当时有一个扫地打杂僧,人称“瘌痢头”,自称是玉琳国师的法孙,故雍正将他请到京城,单独为他建立禅堂。雍正将癞头和尚往禅堂一关,说:“给你七天时间,你必须在这里开悟,否则就砍掉你的脑袋!” 然后让太监把尚方宝剑挂到禅堂门口的帘外,将剑鞘拿掉,剑锋露着。每到吃饭时间,太监就“噔噔”敲一敲宝剑锋口:“开悟了没有?又少了一天啦!” 通过这种方式逼拶他。眼看七天就要过去,癞头和尚心急如焚:“要活不成了,自己的脑袋要被皇帝砍掉了!” 虽然自己没什么大的理想,但是想活命,怎么办?只能是使劲儿参。以前也知道参“念fo是谁”,但哪会像现在这么急切?只能是豁出命地要么坐,要么围着fo龛跑香行香。每当剑锋“噔噔”一敲,便异常紧张,因此一刻不敢懈怠。第七天终于到了,有次他坐起来,一不小心脚踩到鞋带上,一头绊倒在地,于是大悟。
我们今天也是如此,修行悟道没别的,只要生死心切,肯逼自己一把!若不能痛下针坠逼自己,定被业力习气牵引走。想想无量劫来轮转生死、枉受辛苦;想想生死无常、时刻相逼,哪天一口气没生来就又不知沦落到哪一道去了;想想五欲六尘皆是幻影,须臾变坏,终究了不可得,况且「人间光阴短,地狱噩梦长」,若不趁今生努力拼一把,了却此事,更待何时?在不伤害身体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逼自己一回,或三天,或七天,或一个月,心心念念,精进不懈,只为办却此事。你真的去做了,自然工夫不会白费。须知:做得一分工夫,便得一分定力;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自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85991/11de98fbe4dadf30.jpeg)
憨山大师说:“我常笑勾践因会稽之耻,乃二十余年卧薪尝胆。其志仅止于吞吴而已,何其陋哉!山野我每次劝学人说:我们的习气烦恼之贼,历劫都在侵蚀我们的「正信」,岂止一个吴国可比,因这习气烦恼之贼不断的毁坏法身净土,破坏涅槃城,将我们置身于苦海,到处漂流受苦,这羞耻远不止勾践的会稽之耻。学人若能当下痛念生死,立下勾践那样的志向,只为报这历劫生死之仇,不用二十年就可达成。因为,勾践灭吴,为之在人;而此解脱大事,为之在我。既为之在我,又何惮而不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