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实战篇:认识一下微服务

2018-03-08  本文已影响240人  IT实战联盟Lin
微服务.jpeg

什么是微服务

在介绍微服务时,首先得先理解什么是微服务,顾名思义,微服务得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什么是"微"、什么是"服务", 微 狭义来讲就是体积小、著名的"2 pizza 团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解释(2 pizza 团队最早是亚马逊 CEO Bezos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单个服务的设计,所有参与人从设计、开发、测试、运维所有人加起来 只需要2个披萨就够了 )。 而所谓服务,一定要区别于系统,服务一个或者一组相对较小且独立的功能单元,是用户可以感知最小功能集。

微服务由来

微服务最早由Martin Fowler与James Lewis于2014年共同提出,微服务架构风格是一种使用一套小服务来开发单个应用的方式途径,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机制通信,通常是HTTP API,这些服务基于业务能力构建,并能够通过自动化部署机制来独立部署,这些服务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以及不同数据存储技术,并保持最低限度的集中式管理。

为什么需要微服务?

在传统的IT行业软件大多都是各种独立系统的堆砌,这些系统的问题总结来说就是扩展性差,可靠性不高,维护成本高。到后面引入了SOA服务化,但是,由于 SOA 早期均使用了总线模式,这种总线模式是与某种技术栈强绑定的,比如:J2EE。这导致很多企业的遗留系统很难对接,切换时间太长,成本太高,新系统稳定性的收敛也需要一些时间。最终 SOA 看起来很美,但却成为了企业级奢侈品,中小公司都望而生畏。

单体架构问题

单体架构在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工作情况良好,但是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它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复杂性逐渐变高

比如有的项目有几十万行代码,各个模块之间区别比较模糊,逻辑比较混乱,代码越多复杂性越高,越难解决遇到的问题。

2.技术债务逐渐上升

公司的人员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的员工在离职之前,疏于代码质量的自我管束,导致留下来很多坑,由于单体项目代码量庞大的惊人,留下的坑很难被发觉,这就给新来的员工带来很大的烦恼,人员流动越大所留下的坑越多,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债务越来越多。

3.部署速度逐渐变慢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单体架构模块非常多,代码量非常庞大,导致部署项目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曾经有的项目启动就要一二十分钟,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啊,启动几次项目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留给开发者开发的时间就非常少了。

4.阻碍技术创新

比如以前的某个项目使用struts2写的,由于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码量大,逻辑不够清楚,如果现在想用spring mvc来重构这个项目将是非常困难的,付出的成本将非常大,所以更多的时候公司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使用老的struts架构,这就阻碍了技术的创新。

5.无法按需伸缩

比如说电影模块是CPU密集型的模块,而订单模块是IO密集型的模块,假如我们要提升订单模块的性能,比如加大内存、增加硬盘,但是由于所有的模块都在一个架构下,因此我们在扩展订单模块的性能时不得不考虑其它模块的因素,因为我们不能因为扩展某个模块的性能而损害其它模块的性能,从而无法按需进行伸缩。

微服务与单体架构区别

单体架构所有的模块全都耦合在一块,代码量大,维护困难,微服务每个模块就相当于一个单独的项目,代码量明显减少,遇到问题也相对来说比较好解决。

单体架构所有的模块都共用一个数据库,存储方式比较单一,微服务每个模块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储方式(比如有的用redis,有的用mysql等),数据库也是单个模块对应自己的数据库。

单体架构所有的模块开发所使用的技术一样,微服务每个模块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技术,开发模式更灵活。

微服务.jpeg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微服务

微服务可以按照业务功能本身的独立性来划分,如果系统提供的业务是非常底层的,如:操作系统内核、存储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等,这类系统都偏底层,功能和功能之间有着紧密的配合关系,如果强制拆分为较小的服务单元,会让集成工作量急剧上升,并且这种人为的切割无法带来业务上的真正的隔离,所以无法做到独立部署和运行,也就不适合做成微服务了。

能不能做成微服务,取决于四个要素:

小:微服务体积小,2 pizza 团队。

独:能够独立的部署和运行。

轻:使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和架构。

松:为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

微服务优势与缺点

特性
  1. 每个微服务可独立运行在自己的进程里;

  2. 一系列独立运行的微服务共同构建起了整个系统;

  3. 每个服务为独立的业务开发,一个微服务一般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比如:订单管理,用户管理等;

  4. 微服务之间通过一些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例如通过REST API或者RPC的方式进行调用。

特点

易于开发和维护

启动较快

局部修改容易部署

技术栈不受限

按需伸缩

缺点

运维要求较高

分布式的复杂性

接口调整成本高

重复劳动

微服务开发框架

目前微服务的开发框架,最常用的有以下四个:

Spring Cloud:http://projects.spring.io/spring-cloud(现在非常流行的微服务架构)

Dubbo:http://dubbo.io

Dropwizard:http://www.dropwizard.io (关注单个微服务的开发)

Consul、etcd&etc.(微服务的模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IT实战联盟”公众号哦~~~~


IT实战联盟.jp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