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
这是尼采的名言。
但今天这篇并不是鸡汤文,而是想掰扯一下这句话背后的原理,对我们个人以及企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今天的我们,对“生态”、“物种”、“生物学”…等词汇都不再陌生了,尤其是创投圈,仿佛一夜间,大家都成了生物学家。不管所从事的行业是什么,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跨界貌似都非常成功。既然踏足“生物界”,不妨我们先从生物种群开始。
1.群体的层级属性
如果以群体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大到物种、小到细胞,都会归集到某个群体中,它们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有层级和等级的,而我们直接所能看到的,其实只是从某个群体的外部看到了其顶层。比如,细胞是由众多分子构成,有机体则由大量细胞构成,物种又是由众多有机体构成。推及到我们更为熟悉的事物,人体由大量细胞构成,社团集体等由众多个人构成,社会由众多团体或组织构成…
细胞由众多分子构成由此,对于群体的存续和发展,我们很容易会联想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顶层或底层,哪方面出问题了,那么对应的更高或者更低层级都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2.进化是如何发生的?
达尔文进化论中指出:
进化 = 基因变异 + 自然选择
在我之前那篇《该死就死的“传统”企业》一文中也曾提到过进化生物学家John Endler做过的一次孔雀鱼实验:
面对自然选择,鱼与鱼之间并非一味地互相厮打着搞“竞争”,而纯粹是各自分别与环境对赌,谁赌对了谁就生存和繁衍下去。表面上看,盲目的变异和赌博似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但这其实是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最佳办法。—— 万维钢,《智识分子》
李善友教授则在他的创新课程中经常说: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那么对于一个群体来说,进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前面提到,天然有机体都不会是独立单元,它总是由子单元组成,同时其本身也可能是更大群体的子单元。这些子单元之间可能会相互竞争。如塔勒布所说,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子单元,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群体整体的「反脆弱性」;那些竞争失败的子单元,自然是脆弱的。
因此,在一个系统内部的某些部分可能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具有反脆弱性。或者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这一点千万不能小觑,因为这正是生命进化背后的逻辑。
由此可见,群体与个体,大自然与个体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进化不是服务于一个物种,而是服务于整个自然。
正因如此,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说:
细胞的更替成就了个体的延续;
个体的死亡成就了种群的延续;
种群的灭亡成就了自然的延续。
换个角度说,从整体的进化过程来看,那些竞争失败的单元,其实是选择了错误的路径,从而在自然选择时被淘汰;而幸存下来的单元,则更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和改进自己,从而变得更强大。回到文章开头尼采那句名言,背后的原理也许恰恰就是:
“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而幸存的我则有机会从错误中去学习和改进,进而变得更坚强。”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重新去理解另外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别人的失败也许才是我们成功之母”,不是吗?(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当失败的代价很小时,我们自己的失败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成功之母,也就是可承受范围之内的试错。)
3.企业与市场
之前我们在《当企业管理遇上“反脆弱”》中讨论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不确定性时,往往很难突破固有的心智模式,容易逐渐陷入窘境,甚至衰败。究其原因,其实跟今天的话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于市场来说,企业是其子单元;那么根据前述内容,市场本身的存续和发展,必然要求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也就是说,市场这个层级的发展和进步,是以破坏或牺牲一部分既有企业为代价的。
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而企业的使命在于坚守,对于企业来说,该如何应对?
李善友教授说:
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破坏自己!
具体怎么做呢?
“独立小型机构。”—— 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
“要用小单元的死亡,成就企业的前进。”—— 碳云智能创始人,王俊
“我们自古就生活在家庭和部落中,能够很好地管理小的社会单元。”—— 《反脆弱》,塔勒布
不约而同的,他们都提到了一点:小单元。用一部分子单元的死亡,来确保企业整体具有反脆弱性,进而使其能够存续和发展。小单元的本质,是试错单元。
也就是说,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应该尽可能让组织内部形成某种层次上的试错机制。在自己的企业内部试错,有可能会让这个企业延续下去,而如果管理者不做这件事,企业本身很可能就会成为整个市场中的试错企业之一。
看看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案例吧:微信 vs. 手Q;OPPO vs. VIVO…
所以,当我们热衷于动辄就要构建一个生态型企业的时候,到底该如何构建,你真的清楚了吗?
END.
我是徐彦超。
企业级应用一站式解决方案实践者。
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领域。
微信公众号:徐彦超(Xu_y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