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幸福(摘自搜狐)
什么是幸福感?
是看到一朵花开,一朵白云,内心欣喜;
是克服一道难题,内心获得满足和骄傲;
是享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亲密时光,吃好吃的,一起旅游。
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从中体会到喜悦感和成就感。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会十八般武艺,将来有独立和幸福的能力。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常常因为孩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而焦虑万分。
梁启超曾说:
让孩子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让孩子成为拥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吗?
作家刘继荣曾写过自己的女儿,虽然在学习和各方面技艺都不如别的孩子,但却善于逗大家开心,很善良,解决各种问题很有一套。
她说:「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拥有幸福力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想出办法解决。
哪怕在平凡的岗位上是个平凡人,也都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整个身心积极向上,充满能量。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呢?
首先,教会孩子正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少年斯维派的奇异旅行》中,小男孩T.S.斯比维特在双胞胎弟弟去世后,变得异常敏感。他感觉到爸爸对他越发忽视,妈妈和姐姐越发小心翼翼。
他在演讲中说,我弟弟去世了,可是没有人说起这件事,而弟弟是和他在一起做「实验」时不小心打死自己的。
后来妈妈告诉他: 「这不是你的错,不是谁的错,只是个意外。」
爸爸妈妈一起接他回家,姐姐也拥抱他,他一下子被治愈了。
父母不忽视、不隐藏,和孩子直面内心的感伤和内疚感,告诉孩子所有负面事例的发生都不是孩子的错,才能让孩子获得鼓励。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用心地和消极地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其次,要学会了解自己,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
看《我家那闺女》时,总感觉吴昕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她只是一味地在倾诉,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而同期参与节目的袁姗姗则不同。
她会在录节目前,将家中收拾得整整齐齐,她爸不惜爆料「这次收拾了下」,让人感觉父女之间欢乐无比;
一大早就去健身房健身,自己做营养早餐;
在包贝尔等朋友笑谈她适合什么样的对象时,她饶有兴致看他们嘻哈搞笑……
同样是大龄女青年,袁姗姗对于结婚这件事并不着急,她觉得缘分到了自然就会到了。她对自己的工作有规划,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
一个懂得自己要什么的人,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父母从小就要教会孩子,与自己的内心交谈,多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
最后,培养孩子乐观自信、不畏失败的强大内心。
曾看过一则泰国的广告《豆芽引发的梦想》。
片中,小女孩和妈妈生活得很清贫,妈妈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总是鼓励小女孩去尝试自己的梦想。
有一天,小姑娘发现菜场里的豆芽卖得特别好,很不解,妈妈告诉她,是因为只有一家卖豆芽的摊位。
小姑娘说:「那我们也可以种豆芽卖吗?」
妈妈说:「嗯,我们可以试试。」
小姑娘眼里露出欣喜的光芒。然后,她们俩开始尝试种豆芽。
第一次,她们的豆芽枯死了。
第二次,忘记浇水,又失败了。
第三次,因为水太多烂了……
妈妈带着女儿一遍又一遍地尝试,每一次失败后,妈妈都会对女儿说:「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最后,终于种出了豆芽。
在妈妈的教育下,小女孩每遇到挫折,都会告诉自己,没关系,再试一次。最后,她考上了博士。
正是妈妈的「再试一次」,让小女孩内心充满了信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有解决它们的勇气和决心。
《幸福心理学》中说:爱自己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自己,为难自己,委屈自己。
所谓的幸福力,不过是活出自我,胜不骄败不馁,时刻保持学习力,时刻让积极阳光注入自己的内心。
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便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修炼能感知幸福的内心。